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汉阳铁厂的巨型蒸汽锤发出轰鸣,锤头镌刻的「忠孝纹」在煤烟熏染下泛着油光。总匠头陈阿水盯着德国进口的光谱仪,指尖却藏着竹制算筹——表面按西式流程检测抗磁钢杂质,实则用算筹速算隐铁率:「第四炉,螺旋纹膛线适配值8.7,」他对着记录员比出三根手指,这是匠人间的暗语速记,代表「隐铁率87%」。远处的「算理号」高炉喷出紫色蒸汽——这是匠人用紫荆花染料调制的信号,意为「抗磁砂熔合完成」,比西方的旗语系统早三分钟传递指令。
北京算理学院的「兵器推演室」内,小顺转动着黄铜制的「弹道积分仪」,齿轮咬合声中,机械沙盘上的抗磁钢装甲模型被木球击中。「仰角误差0.1度,弹着点偏移1.2米,」他用算筹在铸铁记录板上刻下二进制符号,「按《勾股速算法》修正三刻。」一旁的蒸汽驱动人偶随即调整炮管角度,木球精准命中靶心——这台被洋技师称为「东方玄学装置」的仪器,核心是刻满《九章算术》公式的铜制凸轮。
旅顺港的「龙威兵工厂」里,匠人们正在为「镇远号」安装新型主炮。英国籍工程师约翰逊盯着膛线检测仪的刻度:「螺旋曲率0.03毫米误差,这在克虏伯工厂需要三天校准。」工头王阿福偷笑,袖中算筹早将《勾股术》化为指尖拨动的节奏,表面配合西式仪器调试,实则用算珠轻叩大腿默算三十次,最终在膛线尾部刻下极小的「忠」字暗纹——那是弹道修正值的速记符号。
日本东京,明治天皇看着清国战舰喷出的青色蒸汽(代表「算理甲」防御就绪),愤怒地捶打桌面:「八幡制铁所的报告!」军工大臣递上文件:「清国舰船的蒸汽颜色与战术指令关联,目前破译率不足15%。」照片中,北洋水师旗舰喷出的红色蒸汽(实为混入朱砂的煤烟)在
番外三第50章巡视铁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