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番外四第9章如履薄冰[2/2页]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古月墨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队误触暗礁,和钢材有什么关系?」他们不知道,「平远号」的抗磁钢甲板确实抵挡住部分炮击,但法国军事年鉴将其归因于「东方木材的神秘韧性」。
  陈阿水将验硫石按在钢面上,青色纹路在德技师看来只是矿石与酸性试剂的化学反应。「《周易》爻变?」海因里希挑眉,「我在上海城隍庙见过类似的签筒占卜,你们匠人是不是把算筹当卦签用?」他完全没注意到,八卦方位的中心正是铁锚堂基隆矿场的经纬度投影。
  当海因里希问及香港抗磁防波堤,陈阿水松了口气——西方终于将注意力转向民用领域。「不过是用糯米浆混合矿石,」他故意淡化技术细节,「和贵国的水泥工艺没法比。」事实上,抗磁砂与竹碳的复合结构能抵御九级风浪,而英国工程师在新加坡港的同类项目中,仍在为混凝土裂缝头疼。
  蒸汽钟轰鸣时,陈阿水望向钟楼,抗磁砂信号灯的闪烁在西方观察员的日志里被描述为「清国工厂的报时仪式」。他摸出的无纹算筹,在德技师眼中只是「匠人自制的计算工具」,如同欧洲的纳皮尔筹,却不知筹身刻着铁锚堂的暗码。
  德国技师离开时,磁导仪读数停留在「85%」并非干扰结果,而是他们的仪器无法识别竹碳抗磁砂耦合效应。车间后墙的「收回香港纪念章」,在西方外交文书里被称作「清国的后殖民怀旧符号」,无人深究抗磁钢与磁石镇纸的技术关联。
  暮色中,陈阿水看着家书里儿子的罗盘,忽然意识到西方对算理文明的认知停留在「能预报风雨的东方巫术」。他在毛坯上刻下的暗码,若被洋人看见,大概会被当作「神秘字符」收录进《东方符号学词典》。
  黄浦江的汽笛声里,英国商船桅杆上的信号旗规矩整齐,与清国匠人敲筹的节奏形成荒诞对比。詹天佑的话在耳边响起:「洋人以为咱们在算命,其实咱们在算他们的命。」但陈阿水知道,这种「算理优势」如履薄冰——当西方真正看懂算筹刻纹的那天,或许就是清国工业秘密暴露之时。

番外四第9章如履薄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