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攀登科技树的计划破产,王耀也没有继续向第一次工业革命死磕。
  只是将此图纸以及热力学原理,机械原理,材料科学记录下来,准备与教育改革结合。
  赤云国之大,拥有修道天赋的人虽是万里挑一,也选出很多人。
  王耀相当于在赤云国留下了一道一阶机关道传承,以期未来赤云国子民可以继承,将工业发扬光大。
  当然,一些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便是凡人也可以学习。
  于是王耀退而求其次,开始推广水力纺织,水磨,水力鼓风机等等。
  最为关键的农业上,筒车、龙骨车、耧车等耕作与灌溉工具也被王耀推广下去。
  玉晓刚看着王耀这么一震折腾,十分不以为意。
  “小子,你对这些农具的改良,还不如一发【春风化雨术】来的实在。”
  王耀也明白玉晓刚说的不错,【春风化雨术】是用来培育灵米仙粮的一阶术法,一发下去,肥沃地力,增强作物生机。
  若是用在凡间农业上,比金坷垃强了不知多少。
  法术这种东西,对于凡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有修炼天赋的人直接修仙,没修炼天赋的只能掌握一阶以下的低端科技,科技树完全点不上去,这便是此界凡人最大的悲哀。
  王耀也有些无奈,只能尽力为赤云国的生产力做些向善的改变。
  ……
  时间又过一周,王耀准备登基了。
  他已经名不正言不顺的在皇位上干了快一个月,登不登基也差不多。
  虽然王耀不是什么形式主义者,但龙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西西乌着为俊杰(划掉)。
  但龙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来都来了。
  来都来了,不登一下说不过去。
  且登基还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助于建立民众对新政权的信心和支持,增加了民众的认同感。
  一道圣旨发下,整座京城以及附近的城市都开始沸腾起来。
  ……
  这一日,天蒙蒙亮。
  赤云皇宫内鼓乐齐鸣,乐曲恢弘大气。
  赤清宫前,礼部官员高声禀告:“陛下,吉时已至。”
  今日王耀为着龙袍,登基所着服饰为冕服。
  玄衣纁裳,冕冠垂旒。
  身披日月星辰,下裳绣山、龙、华虫等十二章花纹,象征帝王的德行和宇宙秩序。
  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王耀步入赤和殿,登上宝座。
  文武百官按照等级依次上前行三跪九叩之礼,表示对新帝的忠诚和尊敬。
  司礼太监会正式宣读诏书:
  “兹有诏曰:
  维天眷佑,四海升平;时逢乱世,民不聊生。朕本修行之士,避世而居,然目睹苍生涂炭,心痛如割。”
  “秉承诸公拥戴,承蒙万民之望,今于斯日,于天坛之地,勉承大统,以期拨乱反正,再造乾坤。”
  “赤云非一姓之私产,实万民之公器。是以誓建君宪,行民主之制,使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凡我子民,无论贵贱贫富,皆得向上,选贤与能,共襄盛举。”
  “朕深知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民生之本在于耕织,耕织之本在于土地。故将推行均田之法,让无地之民得以有其田,有田之民得以安心耕种。又将以教育为重,广设学府,教化民众,使之知书达理,明辨是非。”
  “朕于今日登基,兹定年号【开明】,以昭示天地和谐,赤云开明之意。”
  “朕虽不敏,愿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以法治国,以德化民。望尔等戮力同心,共赴新生,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王耀生于赤云国,还是对此国家有些感情的。
  登基时,就连赤云国的【赤云】国号也并未更换,只是将年号进行了更改。
  诏书言罢,整个宫廷的奏乐节奏为之一振,更加隆重庄严。
  学士捧着玉玺,大学士随行,庄重的送于赤和殿御座南正中的案上。
  王耀心中一动,只觉得那已经被自己盘过很多次的玉玺在这时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诱惑力。
  正要拿过玉玺,王耀却突然感觉整座皇宫灵机混乱,一道神识划过此地。
  向殿外望去,只见一阵黑云压城。
  “秦厉,给本座滚出来!”
  一道冷漠的声音如同天雷轰鸣。
  李家

第172章 假丹也得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