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百三十八章 传承是要有序的[1/2页]

章怀太子传 陈叔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宫宣政殿
      先帝朝遗留的诸重臣中,郝处俊、张文?等年高德劭,位高权重,朝中百官无不敬服。可在李贤这位年轻的君主面前,也都拘着规矩,不敢有一丝逾越。
      除了君臣之礼不可马虎外,究其原因,是他们与李贤之间只是君臣,没有私人恩义。所言所行,皆是为了国家、社稷。
      但李义琰便不同了,他是李贤的恩师英公李?薜木刹浚?质亲谑易拥埽?乙辉缇桶蠢?薜闹甘荆?诔?形?钕臀有??钦嬲嬲??淖约胰恕
      特别是李贤入主东宫,到登基称帝期间,李义琰都是出了大力的。也是臣子当中,李贤唯独以“公”尊称的人,这份尊荣可是永武朝独一份的待遇。
      “义琰公,你现在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你辞官后,朕与诸公奏对之时,可是无聊的紧啊!”
      听到皇帝这话,李义琰笑着抚了抚胡子,很是谦虚回禀,他这个人本事平平,比不了诸公,也就是能点修修补补的事。
      承蒙先帝、皇帝的宠信,才有了他今日,否则他一个庶出的子弟,怎么能成为姑臧房的主事呢!
      “哎,话不能这么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你义琰公就是这样的人。”
      “说到姑臧房,朕正好有一事,想要向义琰公讨教。.......”
      这提及姑臧房的两位老主事李大师父子,李义琰是赞不绝口。在诸多的李氏子弟中,要说是学问一道,他们父子,那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李大师是一位精通南北朝史的大家,但他的著述之事仅仅进行了两年,贞观二年就去世了。李延寿是李大师的第四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学的熏陶,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先人的未竟事业。
      沉寂此道三十年,以除其冗长,捃其菁华;其烦冗者,即削去之为原则,倾其毕生精力从事于官修和私修史书的编撰,终修成《南史》和《北史》。
      “陛下,您是知道的,建国之初,咱们李氏虽然得了天下,但那些山东世家,却还是暗呼咱们为驼李。”
      “说白了,他们就是自持血脉,瞧不起拥有胡人血统的陇西李氏,在联姻一事,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拍完了大腿,李义琰向天拱了拱,感慨太宗皇帝英明,应是慧眼识珠,让李大师父子在学问一道上,为李氏赢了一把颜面。
      他们山东世家能做的,陇西李氏能做;他们做不到的,陇西李氏还是能做到,这就是太宗的帝王气魄。
      “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朕这辈子是不敢望其项背的。”
      “可他老人家也给子孙留了些麻烦,就比如这个。”
      将垂拱殿中的本章推给李义琰后,李贤便跟他说了说京师的吊脚子案,然后再说李大师父子。
      李大师是在贞观元年、二年修史不假,那他在武德朝的九年时间干嘛了?他一直在“治水”,而其所治之水并不是认知中的河渠。
      身死之后,其子李延寿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治水”,本章的年限一直持续到贞观二十三年。
      在此期间,截止到贞观九年,高祖逝世之前,他们父子的本章,都是呈给高祖皇帝的,这不奇怪吗?三百三十八章 传承是要有序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