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男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像优良品种,究竟要如何推广,以前可以直接使用国家政策支持推广。但很明显,如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力量越来越强大,不管是村集体养殖还是个体养殖虽然还在懵懂的阶段,但已经初步有了各自的判断,如何减少时间,提高产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林胜男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研究品种的开发,她开始思考更加宏观的问题,是关于整个养殖业的问题。她最近自学的很多书,是留学在国外的成男为她从米国寄回来的专业书籍,其中包括了经济学类的。
都是英文原版的,好在林胜男对语言有一张天然的敏感性,一般通过字典,能够完成阅读和理解,不过书籍要买需要钱,而且还很贵,要寄回来也需要经过很多的程序,毕竟现在还在改革开放份摸索阶段,很多东西的规则都在不断完善之中。
有这个困扰不仅仅是林胜男有,好多人都有,科研工作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师夷长技这个道理,国人在长时间的压迫中有深刻的体会。
吕建设也有考虑这个问题,他最近工作的重点就是联合其他的出版社推动国外作品的引进和翻译,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他们师范学院出版社的名声,咳咳,其实不太好。
师范学院和师范学院出版社,两个机构,如果放在省外,谁的名气会更大一些?
答案是师范学院出版社。
因为这个出版社,要么出版教辅材料,要么出版小说杂志周刊。教辅材料是学生的必须品,而小说杂志周刊,则是很多人娱乐的时候的首选。
是真的好看,销量一直遥遥领先。
可大众越喜欢和认可,就意味着他们这个出版社和“俗”字挂钩上了。
这个“俗”,凉的并非俗气,而是接地气,足够通俗。
文人的东西嘛,太俗了,那就不是文人的东西了。
曾经有那种评论家,直接就开喷,说他们出版社,是做文字的商人,不配说自己是出版社。
吕建设一开始也为这种事情苦恼过,但后来他也释怀了,他又没有传播淫秽不健康的东西,他做的东西是实实在在被老百姓认可的东西,他有啥好心虚的。
就是偶尔也是得出点阳春白雪的东西来证明一下自己,打打那些批评他的脸才好。
可这个事儿吧,不容易呀。
他们出版社,算来算去,是高校附属出版社,这是对他们出版社的一面金字招牌,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他有时候想做事,收到的禁锢太多。校长是足够支持,但学校又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的,就算学校这边通过了,还不够,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话语权,他们还是太缺了。
就是缺,才要争取。他们如今出版社,有钱有名,虽然名声不好
第185章 农贸市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