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069章 朝议初体验[1/2页]

大汉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等,恭迎家上~”
      汉十年秋八月辛卯(二十八),长乐宫,长信殿。
      在百官朝臣瞩目之下走入长信殿,刘盈不由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呼~”
      说来,今日这场朝议,对刘盈算是头一遭。
      ——这是刘盈前生今世加在一起,第一次在刘邦、吕雉二人均不在场的情况下,独自在长乐宫举朝议。
      前世,刘盈九年的穿越生涯,第一年在未央宫内的太子宫关禁闭,之后一年也基本在凤凰殿没挪窝。
      等刘邦驾崩,刘盈继位为帝,摄政太后吕雉搬去了帝宫长乐,刘盈则留在了后宫未央。
      在那七年的皇帝生涯当中,刘盈别说是独自举行朝议了,就连吕雉被召至长乐,到老娘吕雉举行的朝议之上旁听,都算是难得一见的好事。
      更多的时候,吕雉则都是以‘天子年幼为由,将刘盈扔在未央宫‘读书,自己独自召集朝臣百官,在长乐宫商议朝中大事。
      而这一世,亲身经历过去这段时间的‘易储风波之后,刘盈却有些奇怪的发现:和前世相比,母亲吕雉对自己的态度,似乎更宽和了些?
      “郑国渠整修一事,力役为首重!”
      “力役之难即解,余者,如如何整修、何时整修等,皆为粗枝末节。”
      “吾儿但可独往长乐,及郑国渠整修之末节,只须以少府之意为主,百官朝臣之议为辅,便可。”
      回想着清晨,老娘拒绝陪同刘盈参加此次朝议时所说的话,即便对这前所未有的‘太子独举之朝议感到些许紧张,刘盈也不由心下稍一安。
      将心中的紧张情绪稍抚平些,刘盈便一步步走上那象征着至高权柄的御阶,来带天子刘邦御用的矮榻前,缓缓回过身。
      稍一打量殿内众人,刘盈便发现:与往常的朝议相比,今日长信殿内的百官座次,有了些许变化。
      在往日,若天子刘邦在长安,那朝议自是文武百官分而对坐于殿内东、西两侧。
      天子刘邦则端坐御榻之上,坐北朝南,正对殿内朝臣。
      若刘邦不在,百官也依旧是分儿对坐,只是丞相萧何,会坐在御阶中段靠右侧的位置,同样正对朝臣。
      ——坐在御阶中段,是为朝议虽由萧何为主,但萧何仍旧为臣;
      靠右,则是因汉尚右、尊右;丞相为百官之首,天子不在,便为朝议之最尊。
      而今天,天子刘邦不在长安,丞相萧何主朝议,且监国太子刘盈与会的情况下,御榻与朝臣之间的御阶之上,竟多了两处座位。
      其中一处,是丞相萧何‘代主朝议的座位,依旧在御阶中段,依旧正对向百官,只不过不在靠右的位置,而是刻意靠左了些。
      另一处,则是和过去,萧何所坐的位置一样,在靠右一些的位置,却又比萧何所坐的御阶中段稍高了些。
      见此,刘盈只稍一思虑,便明白过来:那个比萧何稍高一些,且位于右侧的位置,应该就是自己的座位了。
      这也正常。
      太子即便是‘君,那也是储君!
      就算刘盈身为太子,甚至是理论上执掌朝政的监国太子,在天子刘邦尚在世的情况下,刘盈再如何,也不能坐上那方象征天子权柄的御榻!
     &n

第0069章 朝议初体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