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202章 过往数岁,太子在藏拙?[1/2页]

大汉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刘盈满是郑重的跪下身,说出‘望父皇先赦儿无罪这数字之时,刘邦的心神,早已为先前那四字所沉迷。
      ——中央集权!
      这是刘邦第一次听到这个丝毫没有不恰,又与自己心中所想完全贴合的词!
      刘邦不知道的是:在整个华夏,乃至于人类历史上,但凡是有志成为贤明之君的帝王,都不可能在这短短四个字面前,保持哪怕片刻淡定。
      盖因为在始皇一统之前,以‘分裂为主旋律的华夏文化,其迫切需要的,正是这四个字。
      在始皇统一之后,历朝历代深陷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又最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时,使华夏文化始终趋于统一的,也是这四个字。
      始皇一统,为何被古今中外共认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原因,依旧还是这四个字。
      中央集权!
      自始皇一统天下,立秦国祚,华夏文化便被注入了一股名为‘统一,名为‘中央集权的基因!
      有了这个基因,华夏文化方得以传延两千年而不止,即便到了两千多年后的新时代,都依旧璀璨于东方!
      与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在公元前踏入文明,同样经历了两千多年更迭,最终到了新世纪,却仍旧四分五裂的欧米······
      贪婪的品味着这短短四字,在这片刻之间所展现出的无穷魅力,刘邦只深陷于其中,迟迟不能自拔。
      享国近八百年的姬周,因何发展为了春秋时期的数百家诸侯?
      挟一统之大功的嬴秦,又是如何沦落到二世而亡的悲惨下场?
      甚至于,即便到了如今的刘汉,作为开国之君的刘邦,更为何要在花甲之年,岁岁奔走于关东,以图天下安和?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刘邦此刻,心中已是一片清明。
      ——中央集权!
      周之所亡,亡于分封!
      过往数年,汉室所出现的一连串叛乱诸侯,也依旧源于分封!
      而秦之所亡,则截然相反:始皇嬴政,在废除分封、中央集权的道路上,走的太急了些······
      “唔······”
      “原来如此吗······”
      暗地里发出一声呓语,刘邦的目光中,只歉然涌上一抹洞悉的光芒。
      在过去,刘邦只浅显的知道:从周的教训来看,分封制应当废除;但从秦的教训来看,废分封,又不能操之过急。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刘邦才会对汉室,亲手打造出‘先分封,后速除异姓诸侯,再缓除宗亲诸侯的方案。
      但若是说起逻辑关系,刘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直到现在,直到‘中央集权四个字,明晃晃摆在眼前时,刘邦才终于明白过来:自己过去所做的种种,究竟是为了什么。
      铲除异姓诸侯、缓图宗亲诸侯,最终废黜分封制,以及农本商末、以陵邑制度压制豪强等等,都不过是刘邦下意识想要‘中央集权,而得出的产物。
      对于这个发现,刘邦只觉一阵新奇,却并没有太大的喜悦。
      但另外一件事,则是让原本还带有些许迟疑,仍旧有些意难平的刘邦,终于体会到了一股由衷的欣慰,和安心。
      ——‘中央集权这四个字,是从眼前这个年不过十五,甚至被坊间诟病为‘过于仁弱‘素喜儒术的太子刘盈口中,一字一句说出来的······
      “中央集权······”
      “嘿嘿······”
      “素以仁弱传世之天子,今竟于朕当面,口言‘中央集权······”
      满是恶趣味的发出两声怪笑,刘邦只面色陡然一松,大咧咧将腿收回御榻之上,重新恢复到先前,那副盘腿而坐的姿势。
      只刘邦望向刘盈的目光中,那抹锐利的审视,眨眼便被一抹赞赏,以及些许兴致盎然所取代。
      “儒、墨之言······”
      “嘿!”
      “又是两家死对头······”
      心中稍腹诽一声,刘邦便稍直起身,朝刘盈随意摆了摆手。
      “直言便是。”
      “堂堂储君太子,于朕当面畏首畏尾,言亦不能直,又如何承天下之重?!”
      略带调侃的一声轻呵,刘邦便将上本身再前倾些,满是期待的等候起了刘盈的应答。
      听闻此言,刘盈稍带忐忑的心绪稍平静了下来,只面上,刘盈依旧是一副郑而重之的神情。
      规规矩矩对御榻上的刘邦一拱手,刘盈才坐直了身,将自己的腹稿娓娓道来。
      “墨家,起于春秋之时,墨祖墨翟之手。”
      “其言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墨家之士子,皆曰:墨者;墨家之主曰:钜子。”
      “自钜子下,凡墨家之士,皆严守墨律,言、行必彰以《三表》之法;故有谚曰:墨守成规。”
      语调沉稳的道出此语,刘盈的面容之上,只稍涌现出一抹严峻之色。
      “墨家之所倡,本多无邪说;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皆可谓君子所当有之德行。”
      “非乐非命,可使民奋勇进取;天志明鬼,亦本欲劝君爱民;”
      “兼爱非攻,更以黔首农户为‘民,而可致太平之盛世。”
      “然墨家之罪,便在其喧宾夺主,以己‘墨者之身,便欲全夺君主之权!”
      满是坚决的一语,刘盈便毫不做作的皱起眉,更是隐隐将拳头攥紧了些。
      “儿曾阅石渠阁之残卷,其上有言:凡得墨者所驻之县、乡,墨者皆同农户黔首劳同作、寝同屋、食同餐、衣同麻!”
      “如此不过三五岁,县、乡之政令,皆同废律;当地之民独以墨者之令是从,更或有农户倾尽家财,促家中子侄拜入墨门,而引以为傲者!”
      “又三五岁,县乡一地之民俱为墨者,又各得‘钜子之遣,如草种而四散,留住各处,以续先者之所为······”
      说到这里,刘盈的面容之上,也适时涌上一抹恐惧之色。
      “若不加以遏止,不过百十年,墨者便可布一郡,乃至一国之地!”
      “彼时,再以‘钜子登高一呼,天下墨者各携愚民云起而从······”
      话说一半,刘盈终似是不敢继续说下去般,神情满是惊恐的抿紧了嘴唇。
      而御榻上的刘邦,看到刘盈这幅神情,却只觉心神一阵舒畅。
      ——好小子!
      ——连墨家的险恶用心,都能看的如此透彻!

第0202章 过往数岁,太子在藏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