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263章 朕的儿子,都太小了···[1/2页]

大汉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殿下,陛下有召。”
      正当刘盈忙的脚不沾地,为后半夜的酒水发愁的时候,一道熟悉的人影出现在身侧,终是让刘盈得暇抬起头。
      看清来人面目,刘盈只苦涩一笑,招呼着吕禄、吕台几位堂亲借过自己手中的事,才走上前,亲切的拉过来人的手臂。
      “太仆莫怪。”
      “实在是这沛邑,人丁颇有些繁盛,父皇又欲大摆酒宴,孤又未曾知稔设宴之事,一时间,竟无暇他顾······”
      见刘盈还有心思跟自己客套,夏侯婴只眉头稍一皱,不着痕迹的看了看左右,才将刘盈稍拉向一旁。
      “殿下。”
      “此刻,正有三、二沛邑贼老,于陛下耳侧谗言相权,妄言神圣之事!”
      “若殿下不速往之,臣恐······”
      意味深长的将话头一断,见刘盈面上终是稍涌上一抹严肃,夏侯婴这才退后两步,看似随意,实则面带深意的对刘盈深深一拱手。
      “殿下可自往而面陛下。”
      “臣还当往寻齐王,以共至陛下当面。”
      言罢,夏侯婴又深深看了刘盈一样,才略有刻意的放缓脚步,向着筵席的中端走去。
      而在夏侯婴身后,体味着夏侯婴刚才那番话语中暗含的深意,刘盈的面容之上,只更涌上一抹苦笑连连。
      “合着这天下,不单是老爹一个人,觉得孤不适合做太子······”
      “嘿!”
      “若是如意那小东西,倒也就罢了,毕竟‘类父这种东西,谁也没办法。”
      “可齐王兄,怎么也掺进这件事儿里了?”
      看着夏侯婴极其缓慢的向刘肥的方向走去,甚至不忘一步三回头,隐晦的催促刘盈赶紧过去,刘盈只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
      “要是让母后知道这件事······”
      “不。”
      “夏侯婴都知道了,那母后,就一定会知道!”
      “唉~”
      “齐王兄,怕是要吃点苦头咯~~~”
      想到这里,刘盈的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猜测。
      “前世,母后赐给齐王兄的那几杯毒酒······”
      “嗯······”
      “原来如此吗······”
      ·
      “父皇。”
      将杂乱的衣冠整理一番,又换上一副恭敬无比的微笑,刘盈便在周围几十位小老头的目光注视下,来到了老爹刘邦身侧。
      没有过于繁杂的礼数,更没有‘儿臣刘盈参拜父皇这样过分严肃的唱喏,只一声规规矩矩的‘父皇,便惹得刘邦回过身。
      “哦,太子来了啊~”
      “来,坐。”
      将头稍往后一扭,又大咧咧对刘盈一招呼,刘邦便不顾众人惊疑的目光,将刘盈就着胳膊拉坐在了身侧。
      不片刻的功夫,齐王刘肥的身影也出现在一旁,刘邦却只是随意一招手,让刘肥挨着刘盈的另一侧落座。
      而刘邦的刘盈、刘肥兄弟二人的态度,自也是被桌上的一众小老头看在眼里。
      “诶?”
      “齐王,分明是皇长子,太子不过次子。”
      “陛下已然有些微醺,怎还近太子而远齐王?”
      看着老天子明显已经泛起红的脸颊,再看看坐于刘邦身侧,甚至被刘邦看似随意揽住肩头的刘盈,众老头心中,顿时涌现出些许困惑。
      虽然在如今的汉室,‘出身丰沛可谓是整个天下最具含金量的身份标签,但在十几年前的秦时,或是更早的战国之时,这丰、沛两县也和天下其余千百个县一样,都只是寻常无比的县城。
      在场众人又都是年过半百,乃至年过花甲的老者,虽然做了十几年的‘特权阶级,但对于‘嫡长这种源远流长的普世价值,自也是有着无比明确的认知。
      虽然在民间,‘嫡庶‘长幼之别没有高门乃至帝王之家那么严谨,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也还是通的。
      就好比刘肥、刘盈兄弟二人的状况,一个是庶出的长子,一个是嫡出的次子,在民间,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可谓是极为常见的状况。
      倒也不是说当今天下,有很多人都和刘邦一样,能完成‘娶妻生出嫡子之前,先和外室生出庶长子,而是近几十年的战火,导致民间的婚丧嫁娶,都节省了很多繁杂的步骤。
      好比周天子尚还威严俱在之时,寻常百姓婚娶,那即便没有三媒六聘,也得把各种程序走完。
      如提亲啊~商量啊~择日啊~邀亲唤友之类。
      但自几十年前,尤其是自嬴政一通天下之后时起,民间婚娶的程序,就变得无比简单了。
      ——就好比某个父亲,觉得儿子差不多到了婚娶的年纪,又觉得老伙计一家人不错,就上门跟老兄弟开口一提,两个老头将事儿定下,不几天的功夫,两家的小辈就能喝顿喜酒,然后送入洞房了。
      至于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也并不很难理解:动荡的时局、动不动就能抽干一地大半青壮的繁杂劳役,使得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去走曾经的那套婚娶程序。
      趁着劳役还没抽到自己,赶紧娶门亲生个孩子,给家族留下血脉,才是头等要紧的事。
      而‘庶长子和‘嫡次子这种情况,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如一家农户,老大娶妻生子,又被抽调劳役,或跑去关中修骊山始皇帝陵、或跑去北方修万里长城,又偏偏不幸死在了这些地方。
      这种时候,对于兄长死后留下的遗孤、遗孀,就只能是做弟弟的站出来,承担起照顾的任务。
      怎么照顾呢?
      ——供养嫂嫂的生活起居,直到嫂嫂再嫁;
      至于孩子,则出于‘延续家族血脉,顺带些许‘方便嫂子再嫁的意图,将这个侄子过继到自己名下,当自己的孩子来养。
      而这个孩子,要说和‘新爹没血缘关系,其实也有;可要说多亲密,又毕竟不是亲生。
      再加上兄长的孩子,普遍会比自己的孩子年长,自然而然,这个过继过来的侄子,往往就会被安上个‘庶长子的名头,至于亲生的,则为‘嫡长子,或次子。
      这样一来,兄长留下的孩子占个‘长子,自己的孩子占个‘嫡子,谁也不会受委屈。
      在日常的生活中,出于对死去兄长\/伯父的尊敬和缅怀,无论是这个‘新爹还是嫡子,也都会对这个庶长子善待有加。
      尤其是这个嫡出的弟弟,更是会将这个庶兄当做同母胞兄来看待。
      而刘肥、刘盈兄弟二人的情况,虽然和民间常见的状况不太一样,但按照这一众小老头的看法,‘嫡庶和‘长幼之间,显然还是长幼更重要一些。
      只不过这一次,刘邦却并没在再给一众小老头开口的机会,只嘿笑着拍了拍刘盈的肩头,就开启了自己看似随口一说的宣示。
      “喏,瞧瞧。

第0263章 朕的儿子,都太小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