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340章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1/2页]

大汉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恭敬的拜别母亲,走在长信殿前往长乐宫西宫门的宫道之上,刘盈只觉一阵心旷神怡。
      ——曾几何时,‘如何和老娘和平共处,被刘盈当做皇帝生涯的唯一考验。
      尤其是前世那段黑暗的岁月,一度让刘盈下定决心:这一世,一定不能重蹈前世覆辙!
      为了不再如前世那般,成为一个写做‘天子,读作‘孩童的泥塑凋像橡皮擦,刘盈更是曾有过‘必要时刻,从老娘手中夺权的天真想法。
      而现在,回忆起那段天真烂漫的时刻,刘盈确只觉得一阵好笑。
      “从吕雉手中夺权······”
      “嘿!”
      “也亏朕想得出来?”
      自嘲的笑着摇了摇头,刘盈不由得停下脚步,回身望向身后的长信殿,眉宇间,只一片轻松澹然。
      ——纵观华夏数千年青史,能从吕雉手中顺利夺权的,能有几人?
      商、周两朝的几位圣王,或许可以;
      祖龙嬴政,也没准能做到;
      后世之明君雄主,如李世民、赵匡胤、朱重八等,应该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但母庸置疑的是:在这份‘有能力和汉高后吕雉掰掰手腕的名单上,绝对不可能出现刘盈的名字。
      开什么玩笑!
      吕雉,可是连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都要退让三分,甚至束手无策的人物!
      连身为丈夫的刘邦,都搞不定吕雉这个青史罕见的女强人,更何况身为儿子的刘盈?
      对于‘朕绝对斗不过母后的现实,刘盈也早就有了明确的认知。
      而如今的状况,无疑是对刘盈而言,最为理想的一种结果。
      ——谁说皇帝,就非要斗得过天下所有人?
      ——谁规定太后,就不能比皇帝强上百八十条街??
      有一个手腕老辣、政治水准优秀,能独自保证朝堂安稳的太后,分明是朝堂、社稷,乃至于天下之幸!
      更何况这‘幸,恰恰是刘盈的母亲所带来,且刘盈,是太后吕雉唯一的儿子······
      “呼~”
      “便是前世,母后又有什么错呢?”
      “不过是希望朕出息一点,好安心些罢了······”
      满是感怀的发出一声短叹,刘盈再次踏上了前往宫门的道路,嘴角之上,也不由噙起一抹轻松地笑容。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刘盈清楚地明白,何谓‘一山不容二虎;
      但刘盈也同样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绝不适用于一条壮年母虎,和一只‘还没断奶的乳虎上。
      就如同后世人常说起的那句笑谈: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这‘一公一母,自也可以是‘一母、一子。
      对老娘再也没有的疑虑,也终如愿得以亲政,刘盈却也没有飘飘然,而是踏踏实实的将心绪,转移到了眼下的诸般事务之上。
      如此番,吴王刘鼻‘抱怨少府米贵之事。
      适才长信殿,刘盈在与母亲的交谈过程中,只提到了‘少府为什么要对关东差别对待‘为什么要高价售米往关东,却并没有提到此番,吴王刘鼻抱怨少府的真实意图。
      ——荆地铜矿!
      早自几百上千年时起,荆楚、吴越之地,便以盛产优质铜矿,以及精良的青铜器械、兵刃而闻名于天下。
      后世闻名遐迩的上古之兵:春秋越王勾践剑,以及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神话兵器干将、莫邪二剑,皆是产自吴越铸剑师之手。
      吴越、荆楚,尤其是越地,之所以能凭借‘精良的刀剑冶造技术而闻名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春秋时期的越地,能够轻松获取足够多的铜矿,来作为铸剑原料。
      而当我们翻开地图,便不难发现:春秋时期的吴、越等地,恰恰就是如今汉室的荆地,或者应该说是‘吴国境内。
      所以,即便对历史并没有太大了解,刘盈也能轻松地知道:如今的吴国,可谓是铜矿、铜山贬低,且开采难度绝对不会太高。
      ——连春秋时期的越国,都能用挖来的铜矿铸造出令后人惊叹的兵刃,这就意味着如今吴国境内的铜矿,开采难度必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而这,也正是吴王刘鼻拐弯抹角的抱怨‘少府卖的米太贵了,吴地百姓都要饿死了的真实用意。
      吴国穷不穷?
      穷!
      甚至早在吴国还不叫吴国,而是叫‘荆国,并由已故荆王刘贾统治之时,位于汉室版图东南角的荆国,便是关东有名的‘荒凉之地。
      对于后世人而言,‘东南沿海地区荒凉的说法,或许会显的有些奇怪;
      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历史进程,人们就不难发现:在如今这个时间点,别说是吴国了,凡是长江以南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基本还停留在‘准备开发,还没开始开发的阶段。
      ——吴国境内,遍地沼池、山丘不说,更是因为临海,而导致吴国境内的土壤普遍存在盐碱化;
      淮南国随好些,但境内也是山丘林木遍布,除了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直道,几乎就再也没有像样的道路可进出淮南国;
      而最要命的,当属位于汉室南方门户的长沙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个年轻官员能力出众,但资历尚浅,需要外放打磨,那最好选择,自然是关中的郡县;
      如果关中不行,那便是函谷关内外的河东、河内为最佳;
      实在不行,若是分到齐、楚、梁等国,也还勉强能接受;
      若是实在时运不济,被分到北方苦寒之地——上、代,亦或是南方的荆地,那这个官员,恐怕就要意志消沉,再无远大志向了。
      可倘若这个年轻官员,倒霉到被调去长沙国的地步,那必然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无所不用其极,也要逃离‘去长沙做官的命运。
      盖因为位于汉室版图极南,隔五岭而与南越相望的长沙国,几乎可以算是如今汉室境内,最不适宜居住的地区,且没有之一。
      常年不散的湿瘴之气,三天下一次、一次下三天的瓢泼大雨,以及蚊虫遍布、勐兽种类奇缺的雨林,都足以使得每一个外来人,将身家性命丢在长沙国,成为那片原始雨林的天然颜料。
      在历史上,类似的事也是不胜枚举。
      ——凡有

第0340章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