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375章 移民朝鲜诏[1/2页]

大汉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锵锵锵锵锵锵锵!!!”
      “来来都过来来,靠近些!”
      路布置下,一名青年小吏用力敲打着手中的铜锣,一边不忘招呼路过的新人上前。
      待露布周围,尽被老幼妇孺围成一圈,那小吏才放下手中铜锣,对身旁的文士谄媚一笑。
      便见文士浅笑着拱手一回礼,方才侧过身,又对围观百姓环一拱手。
      “诸位。”
      “陛下诏谕:朝鲜新服,需移民实边;凡汉之民,爵公士及上、户农籍者,皆可至当地县衙,报以名讳、户渎······”
      不等文士第一句话道出口,围观百姓便纷纷神情一紧,作势就要四散而去。
      即便是先前那小吏出身何止,众人面上神色也丝毫没有动摇。
      ——对于关中,乃至于全天下的平民百姓而言,移民实边,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
      早在始皇嬴政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移民实边,便已经成为了大秦王朝的国策。
      大秦一统天下前一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五年,由秦关中兵所组成的征南大军五十万,便在主帅屠睢的率领下,第一次跨过了五岭。
      虽然战事初期不力,主帅屠睢也战死沙场,但秦廷却并没有放弃南方,而是改以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手,继续攻打岭南。
      在长达八年的连续征讨之后,始皇帝三十三年,始皇嬴政终于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而从岭南平定的始皇帝三十三年,一直到嬴政驾崩沙丘的始皇帝三十七年,这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一直有源源不断的平民百姓,从天下各地强制性迁往岭南。
      其中,单是因秦龙川令赵佗上奏,而迁往龙川县一带的第一批移民,便有足足十数万户,足足五十万人之多······
      在南方,是‘移民实边以壮岭南,在北方,更是一段令人难以直面的血泪。
      ——秦长城!
      为了构筑起那条接连燕、赵等战国长城,最终形成一条长达数余里的秦长城,无数的平民百姓,或者说是‘故六国之民,被强制征发往北方,参与长城的修筑工作。
      当然,秦的‘移民实边,也不单是南方的岭南,以及北方的长城。
      在西南夷,秦廷也曾短暂尝试过修建一条秦直道,虽然最终,碍于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交通条件而作罢,但不甘心完全放弃的始皇嬴政,还是下令在那片蛮荒之土,留下一条极具嬴秦特色的‘五尺道。
      南方百越、北方长城,再加上西南夷的‘五尺道,以及遍布天下各地,纵横交错,甚至铺至长城之外的秦直道······
      只能说,秦二世而亡,跟赵高李斯,几乎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这个世代,无论是道路还是长城,可都是极度依赖人力的工程!
      为了将秦直道铺满整个已知世界,秦廷征发徭役的范围,甚至已经从‘故六国之民,延伸到了关中的老秦人!
      国家基建工作本就繁杂、沉重,再加上贪官污吏在中间捞点好处,那天下群起而方,就连老秦人都抛弃嬴氏,显然就是必然发生的事了。
      ——你老嬴家奋六世之余烈,俺们老百姓,可也没少出力啊?
      结果天下一统了,你老嬴家不想着让俺们过上好日子,还想拿俺们的命,去填什么直道、长城?
      我可去你mua的吧!
      诶那个谁,是叫刘邦对吧?
      对就你,过来一下,有事儿跟你商量······
      就这样,享国五百余近六百年的嬴秦社稷,便随着三世子婴一起,被天下人在咸阳市腰斩弃市。
      而先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约束部下‘秋毫不犯的刘邦,便也自此得了关中人心,最终,得以鼎立汉祚。
      既然秦的灭亡,是因为天下人,包括关中老秦人因嬴秦繁杂的劳役、税赋而不堪重负,汉室的鼎立,又是因为太祖高皇帝‘约法三章‘秋毫不犯,那后来的一切,也就是水到渠成。
      ——与秦廷的高压政策截然相反,几乎是在继皇帝位的第一天,刘邦便为汉室定下国策:轻徭薄税,与民更始,使天下休养生息。
      紧随其后的,就是丞相萧何在《秦法》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出了一篇大致相同,却又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情味的《汉律》。
      而《秦法》与《汉律》最大的诧异,便是不同于《秦法》之上动辄‘连坐‘族诛的暴戾,《汉律》之中,却更多带上了‘罚金‘降爵等更温和的词汇。
      这一点,便尤其体现在关于劳役、兵役征召方面。
      在《秦法》之中,无论劳役或是兵役,都是如后世的思密达一般,数以强制性;
      倒也不是说,《秦法》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当兵,而是当某人被指定为‘兵丁之时,被指定人必须应召,没有丝毫转换的余地。
      如果不应召,结果也和后世的思密达一样——以叛国论处;
      至于惩罚,更是骇人听闻的‘族诛‘连坐配套来,亲戚、邻居都死光。
      历史上,也有与之相关的按理,在后世闻名遐迩。
      第一例,自是陈胜、吴广应召,以‘戍卒的身份前往戍守渔阳,途中因道路毁阻而耽误了时限,只得奋起反抗,掀起了那场垂名青史的大泽乡起义;
      至于第二例,则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从‘秦泗水亭长到‘草寇的转变过程。
      ——与天下绝大多数郡县一样,当时的沛县,也同样被秦廷安排征召劳役,送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
      而身为沛县主吏掾的萧何,便将押送劳役的艰巨任务,交到了自己的老熟人:泗水亭长刘邦手中。
      萧何派遣,刘邦不疑有他,自是率领一众劳役,踏上了前往咸阳的远途。
      不料队伍之中,有几人听说‘劳役离乡,有去无回的传闻,便在出发当夜趁夜逃走!
      而在《秦法》的相关规定中,劳役队伍有人私逃,需要整个队伍连坐······
      无奈之下,刘邦也只能放弃前往关中的打算,将剩下的召集在一起说:有人溜了,我们现在就算按时抵达,也都要连坐受死,与其这样,还不如各自散去,某条生路吧。
      然后,便是沛公宿醉,而后夜斩白蛇,落草为寇,直至始皇驾崩,天下大乱······
      从这两件事当中,就不难得出结论:对于兵役、劳役,《秦法》的规定多么严苛,‘连坐一词在《秦法》中出现的频率,又是多么的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萧何在拟定《汉律》之时,显然深刻吸取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和‘沛公释囚落草为寇的教训;
      在关于兵役、劳役的规定中,萧何不着痕迹的将《秦法》中的‘务必‘连坐等次,依次做了修改。
      ——按照汉律的规定,兵役、劳役,都按照抽签的方式,由县级单位以‘户为单位抽取;
  &n

第0375章 移民朝鲜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