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孜说到此处,不由的顿了一下。
半晌,才接着说道:“老衲担任方丈以后,一直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的管理寺院。精修佛法,钻研医术,惠及周边百姓。
在佛祖的庇佑下,前来进香和布施的香客越来越多,前来挂单的僧人亦是络绎不绝。
老衲见此情形,心中激动,慨叹未曾辜负前任方丈的嘱托。
一日,老衲在赶路的途中,遇上了一位乞丐。当我们看清彼此的时候,皆是一愣——那乞丐正是我那不成器的弟弟。
本来老衲以身许佛,不愿再管他。但随行的众僧却认为众生平等,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弟弟而不渡他。老衲无奈,只得将他带回寺中,严加看管。
经过一番管教,弟弟总算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并在本寺出家为僧。看到弟弟的转变,老衲也十分欣慰,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
就在我弟弟入寺后的第三年,再次发生了旱灾,前来寺中的饥民络绎不绝。好在有佛宝在,这才保住了众人的性命。
然而佛宝的秘密,却也因此被弟弟发现。毕竟要养活那么多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米。外人可能以为是寺内所囤,但寺内的僧人都知道,寺内并无囤米之所。
本来佛宝的秘密只有老衲一人知道,谁知老衲突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老衲害怕自己死了以后无人知道佛宝的秘密,遂喊来众僧商议,推举一位僧人为下一任方丈。
孰料众僧将老衲的弟弟推举为下一任方丈。见弟弟得到众僧的认可,老衲也挺欣慰,遂将佛宝的秘密托付给弟弟。
哪知弟弟知晓了佛宝的秘密后,便起了歪心思:若是将肚脐眼凿大一些,那不就能流出更多的米吗?吃不完的米拿去卖,不就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吗?
在弟弟眼中,佛宝中流出的不再是大米,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由于老衲卧病在床,管不到他。众僧又推举弟弟为下一任方丈,于是,再无人约束弟弟。
当众僧发现弟弟拿着锤子和凿子去凿弥勒佛像的肚脐眼时,众人还在好奇,不知道弟弟这是要干啥。
不曾想,第二天鸡叫头遍时,老衲忽然发现自己好了。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实在是奇怪。
正在老衲疑惑之际,忽然听得后殿传来锤凿击石的声响。老衲忙起身前去察看。
待老衲到时,鸡叫已经过了三遍。但见我的弟弟,正在用手拍着弥勒佛的肚子,一边拍还一边骂:‘出来啊,他奶奶的,为什么不出来?
老衲忙走上前,只见弥勒佛的肚脐眼已经变成了碗口大小,却是再也没有一粒米流出。而我弟弟还在一边愤愤的骂骂咧咧。
老衲心说完了,这下佛宝被他损坏了。正待训他几句,忽然,他眼睛一瞪,脖子一伸,一下瘫软在地,命绝当场、、、都怪老衲、、、”
恩孜讲到此处,眼角有泪花闪烁,不知是为佛宝可惜,还是为弟弟伤心,或许二者兼有。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师不必苛责自身,想必佛祖也不会怪罪于你。”丁僧双手合十道。
“阿弥陀佛,多谢丁僧宽慰。”老方丈向丁僧还了一礼。
“自佛宝被毁,寺里的僧众便经常吃不饱饭。渐渐的,部分僧人便去投奔其他寺院或者云游各处。庙里的僧众减少后,香客也越来越少。如今,这偌大的寺院,便只有老衲和六名徒弟了。”
&nbs
第54章 佛宝之谜(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