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遇不一样,她的爷爷奶奶对她很好。所以在乔雪君初中读完就去打工挣钱的时候,王涓风在家人的支持下考上了医科大学。
  想到这里,王涓风看向乔雪君:“你不是初中读完就没读了吗,看你懂很多,画图也很专业。”
  虽然直线画不直,圆圈也画不圆,歪歪扭扭,但是她会画三视图,会标注尺寸,操作意识很强,一定是学过相关知识的,至少是看过不少图的。
  王涓风好奇:“你去城里打工是干什么行业的?”
  火已经旺起来了,从炉膛中升腾,橙红色的火光映衬在乔雪君的脸上,显得温暖柔和。
  这个问题如果是最开始刚认识的时候问,乔雪君根本不会回答。
  乔雪君伸手到炉膛前感受着温度:“我啊,我是去大棚里学种田的。”
  大棚里种田?
  一个明确又模糊的答案,王涓风对这方面也并不了解,没有深入追问,只是感慨了一句:“你是真的会种田。”
  乔雪君说起自己的打算:“现在没有水,没阳光,种不了地,之后可能会种点蘑菇。”
  蘑菇对光照的要求不高,但营养也挺丰富的,还含有高蛋白呢。
  王涓风:“好的长官,你说种什么就种什么,随时配合。”
  ·
  几人在避难所中就研究蒸馏器,做了一版出来。但做出来的第一版中间加热的铝筒尺寸和中间用来冷凝的木桶接口处尺寸不对,又重新磨合了一下。
  出第二版时,已经过去了十天。
  这10天暴雨一直在下,时大时小,没有停过。
  避难所中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一直都很昏暗,毕竟没有灯光系统,只能实时模拟外界光照,只要外界不亮,避难所也就暗着。
  最开始几天从红梅山传来的爆破声不绝于耳,后面几天都没什么声响了。
  第11天一早,避难所开始比平时变亮了一点点。
  乔雪君看了看温度计。
  12℃。
  因为室内一直烧着火炉,这个空间的温度在白天可以其实达到舒适的20℃。
  他们把之前用来隔断客厅的木隔板又装上了,客厅空间变小,温度也很容易就升高。
  白天她们没事儿就围在火炉边,一边烤火一边干活儿,匡千里和小木匠制作蒸馏器。
  乔雪君把土豆切片,摆在铁炉的炉盘上烘干,让它脱水,变得干脆,这样可以延长保质期。
  王涓风就制作棉布口罩。
  白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还能有个22℃。
  匡千里从卧室里出来,跑到了火炉边,看着乔雪君烧炉子。
  “早啊。”匡千里蹲在炉子旁边,抱着手臂,搓了搓胳膊,“我来吧?”
  乔雪君瞥他一眼:“你来?别把避难所都烧了。”
  之前有一天匡千里帮王涓风烧火,王涓风倒是很放心他,结果他烧着说顺序不对,就把燃着的柴火从炉膛里掏出来,要重新堆柴火。
  结果掏出来的柴差点把旁边的柴堆全都引燃。
  匡千里讪讪,也想起了自己干的蠢事。
  “这可太冷了啊。”匡千里看了看上面的温度计。
  为了节约燃料,他们晚上回房后都会把火熄了,第二天重新烧。一个晚上,就足够温度从原本的22℃降低到12℃了。
  炉火中的暖橙色光芒渐渐透出来,带着热度。
  匡千里依旧抱着胳膊搓,挨着炉子很近:“你说这外面得冷成什么样啊。”
  生了火,乔雪君把炉膛挡板关上,站起身:“外面的雨好像停了,我出去看一眼。”

第71章 生火围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