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 得加钱[1/2页]

从一万块钱开始的文娱 扑街预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蒋希希说这句话,其实更多就是顺带一提的性质,因为对方是不久前才发的消息。
      而且如果要是再晚两天...
      韩升的价格涨了,估计对方还得加加钱,才能进入筛选名单里——可但她不知道的是,此时对面地这位嘉宾最近最听不得的一件事情就是:
      加钱。
      视线来到京城的另一处,吕亚斌正坐在沙发上,冲着对面来回走动的男人来了句:“好了,不用这么走来走去了。人家没有这么快回你消息的,你就等一会呗。”
      对面男人性子也没那么平静:“我这不是时间太紧么?能早点回更好。”
      他找韩升的项目是一部戏的角色。
      这部戏开拍在即,演员肯定要尽早定下来。
      他也不希望拍摄途中还各种徒增事端。
      “韩升多半现在正忙着他另一个节目最后一期的事情呢。”
      吕亚斌喝了口水,有些无奈:“流量嘛,都挺忙的。本来你如果能在《向往的生活》里和他聊一聊,那还好,但现在肯定要慢慢来。”
      “…慢慢来,倒也只能慢慢来了。”
      男人满脸的叹气,只能无奈地开个玩笑:
      “我现在电影的这个配角,其实戏份不多,难度也不高,就想找个流量来演一下。结果片酬这么高,我真是...”
      “现在市场就是这样,片酬高,但保险点嘛。”
      吕亚斌也安慰道,他作为这部电影的制片,肯定是要站在投资方的角度,来思考事情的。
      不过对方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对面这个男人这次的电影,是系列片的续作。
      拍第一部的时候,几乎是没人看好,也无人问津的状态。
      只能自己掏多数的钱拍电影,为此还经过了大量的准备。包括亲自花了一年半体验生活,投入了其全部的积蓄,花费了数年时间来打磨...
      这样的电影,一般是演员奋力一搏。
      但多数会失败。
      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适合当导演...
      现在被人看见的几个转型成功的,也就属于个例,更多拍摄失败的都没被看见呢———额,也不能说那些都没被看见,比如王宝强的《大闹天竺》也被看见了,也挺失败的...
      但幸好,这次对方成功了。
      数千万的投资,最终换来了数亿的票房,让投资方和他个人都收益不少。
      于是成功一次后,很快第二次就顺利很多。
      时隔一年呢下一部就开始了:这次的筹备一方面是有了经验,另一方面资金充足,所以只用了半年的准备时间。
      就是有点资金太充足了。
      拍第一部的时候,说是砸锅卖铁,欠下了许多人情。
      结果赚钱之后,第二部人家抢着过来投资,他这种讲情义的人也就不多拒绝。于是投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终剧组不差钱的同时…
      大家也都有点谨慎了。
      投的越多,赔的可能性就越大。
      于是就多提了不少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为了保证票房,得有流量参演来增加保障。
      他作为导演,也同意了。
      这事要放到几年后,大伙会质疑:这,这种题材的电影找流量来,确定不是来降低票房?
      但现在,流量神话还在。
      价格都是高得飞起。
      也确实是被投资人们,认真地考虑为票房的保障因素。
      “我明白,但我的重点不是流量。”
      男人转回头,坐在吕亚斌旁边:“本来我也不是不能接受,这毕竟是部商业片嘛。但要是拿钱找流量就算了,先是拿钱找不到人,得加钱;加一点也就算了,结果谈到最后要喊1个亿...”
      “我拍《战狼》的时候,总投资都没1亿呢。”
      ...
      说完这几句,吴京便有些无精打采地坐在沙发上。
      其实,他一直是觉得可以有比较高的片酬,
      但是片酬也不能这么离谱。
      他21岁开始拍戏,拍了几年内地武打明星市场衰弱,只能跑去乡港发展。结果各种被那时候的港圈排挤:当年的香港电影圈,确实比较声势浩大。
      也依旧相当排外。
      吴京在这些人中间混,难度可想而知。
      但后来他其实也终于混出了一定名声,奈何始终是外人,加上乡港电影衰落,后续吴京又发现自己的一条新路:
      演敬茶,军人之类的戏路。
      反正一路就这么过来,然后回到内地,就似乎开始顺利了:从《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到《战狼》和《杀破狼2》两连爆,他这几年过得蛮不错,地位也逐年上升。
      至少做导演后,见得比演员多多了。
      可就算是这样,自诩开了眼界的他,第一次见识到某些流量片酬的他,也是惊呆了:
      就这么些天的档期,
      当个吉祥物一样,演的过得去就行,
      这就几百万甚至千万起步?
      挣钱速度也太快了…
      不过他也不是不懂变通,经过思考之后,他也可以接受这种价格,因为大家都说市场确实这样。
      结果和对方谈好一阵之后,变卦了。
      直接开价一个亿。
      他先是无语了一阵:
      如果答应了,电影按照目前的投资,超过一半的钱,都拿去给流量小鲜肉了?
      那还拍什么啊。
      可某些投资方却告诉他,这算什么,一半片酬能请到那位“顶流”,也不算少见,好多戏投资六七成都请明星了。而对方强大的粉丝,又有各种资本加持,到时候肯定都能回本巴拉巴拉...
      似乎听起来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问题在于就算是真能赚了,收益也是后期的,前期把钱都给演员了,拍摄的钱从哪来?
      能拍出好的电影么。
      说起来,国内这几年确实夸张了。
      参考海外例子的话,比如电影产业发达的好莱坞在一般电影中,演员的片酬也就在总成本的10%到30%左右。
      当红演员想要更多的钱,就是参与电影分成。
    &nbs

第六十七章 得加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