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月,潭州一役,传来的军报称,北瀚八万大军,皆因将领失策,中敌人埋伏几乎全军覆灭,攘边大将军临危受命带着兵马赶去潭州。
      十日过后,阮傅山和元豫新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北瀚洛阳。
      唐暄和任命大理寺少卿郑楚清将此事调查清楚,期间一旦怀疑有阮家勾结大齐的证据一律呈上。
      因为此次战役,阮傅山是指挥使,元豫新只是协办,所以皇帝盛怒之下,将阮家下狱,元府重兵将把守。
      大理寺连夜审查,隔日就将阮傅山元豫新与其余几位死里逃生的士兵的供词呈上。
      “启禀皇上,据臣连夜审查,潭州一事实为指挥使阮傅山将军一时失策,大齐诡计诱敌深入,致使我军八万人困在山谷,遭遇大齐伏击,至于皇上所言阮家与大齐勾结,臣尚未证实,未有证据,想必定是流言捕风捉影。”
      对于这个年轻的大理寺少卿,唐暄和颇为放心,一他不结党营私,二则忠正寡言,比起一肚子花花肠子的王得安,显然郑楚清更深得人心。
      幼帝站在殿首,眉头紧锁,似是在考量,过了一会,郑楚清又说道,“只不过臣还有一事烦忧。”
      “说来听听。”
      “元将军乃是从先帝开始就征战四方的猛将,为何此次潭州一战他竟会完全听从一个往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文官?”
      唐暄和一早便觉得事情有异,眼下听闻郑楚清的怀疑,他心中更为笃定,于是他开口道,“继续查!”
      “臣领命。”
      幼帝将大理寺大部分事务交给郑楚清后,王得安空闲下来,然而却不如所想般轻松,自从苏府嫡女大闹含元殿一事后,皇帝一直在暗中派遣郑楚清审查宫中大臣中饱私囊的情况,近日已有不少官员暗中落马。
      眼见火就要在自家门口愈演愈烈了,王得安一颗心整日提到嗓子眼,为此他早就求了元豫新几次,奈何那老贼终是嘴硬不肯答应自己。
      王得安气闷郁结,眼前一顿美酒佳肴硬是生生食不下咽,这时,有人从门外推门而入。
      来人年纪不大,乌发绾起,穿着一身简单的素服,朝着王得安恭敬一揖,“大人。”
      王得安瞧见是他,自己府中豢养的门生,心中一时又燃起希望,连忙招呼他坐下,还给男子满上酒盏。
      王得安蹙着眉,赶忙道,“你来的正好,快替本官想个法子,除了那郑楚清。”
      男子面容寡淡,却是微微一笑,“这还不简单。”
      白衣男子虽长相素净,但跟着王得安一肚子坏水,自称王得安的门生,暗地里也替他想出了不少损人的阴招。
      “快说快说,这件事若是你能替本官办好,重重有赏!”
      男子笑着压低声音,开口道,“……”
      ……
      皇帝因考虑到郑楚清既要暗中调查官员纳私情况,又要调查潭州一役,便下令在大理寺腾出一间屋子给他专门处理政务,为此,还特意从禁军里选了两个侍卫守在屋前。
      王得安下午去到大理寺时,郑楚清又去牢房里审查潭州一事,为此办公的屋子里没有人只门口两个侍卫守着。
      晌午,两个守卫都有些犯困,此时大理寺后门处忽然泛起了浓烟,有小厮匆匆跑过来,让侍卫拿着水桶一同去扑火,原来是后门处堆放的杂草因天干物燥而走了水,两个守卫便一同跑去。
      趁着守卫离开,王得安才大腹便便的走进屋子,他将白面门生交给他的那张写满字的白纸放在了桌上惹眼的位置,又怕被大敞的窗子吹进风来,遂又压在郑楚清平日看的书本下面。
      待一切处理好后,王得安遂又出门去。
      从牢房里出来后,已是深夜,郑楚清并未回办公的屋子,径直出了大理寺回家去了。
第七十六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