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谢清允眉头紧拧,垂首深究的模样,碧落也及时住了嘴,不仅是谢清允,就连她自己也觉得这件事很是蹊跷。
随后见谢清允神色稍稍平复,碧落又忍不住问道,“小姐,那日究竟发生何事,为何‘悼倬在外收不到姑娘指令?又为何姑娘后来和摄政王一处?”
黑白分明的眸子通过铜镜看向碧落,谢清允垂眸叹了口气,“此事说来话长,一会我回趟谢府,再一并告知。”
闻言,碧落不再多问,只是红着脸用心遮盖谢清允脖子上的痕迹。
……
用过午膳后,墨羽叫人备了马车送谢清允回府,因为事先江?卿嘱咐他定要将人给他照顾好,于是墨羽便陪同一道回了谢府。
这几日果然因为皇帝的事整个金陵城人心惶惶,不禁上了宵禁,就连白日里也会有好几拨身着甲胄的士兵在街上巡视。
谢清允只掀开帷帐的一侧往外看去,就见街上比平日少了很多人。
途径淮南王府,谢清允下令停下,墨羽狐疑但转头看向“淮南王府”的牌匾时,又豁然明白车内女子想干什么,于是掀起车帘低声道,“姑娘如今风头正盛,怕是不宜见面。”
然而谢清允已下定主意又怎会是他三言两语就能劝阻,于是谢清允只道,“无妨,你去帮我通报一声。”
墨羽叹了口气,临走前又说了一句,“这个时候淮南王想必也不会在府上。”
此话刚出,他便后悔了,因为他上前敲门对着家丁指明来意,那家丁看了眼马车,会意后说道,“王爷方才回来。”
于是谢清允便由家丁带着走入院子,途径一座临水小亭,她便及时住了脚,“你去同你家王爷禀报一声,我就呆在此处。”
家丁本想再说些什么,待看到女子已然转身走入小亭时,便又悻悻住嘴,往里走去。
才一会的时间,那家丁便又折返出来,身后跟着初听闻消息便匆忙赶来的唐怀翊。
他立在亭外便顿住脚步,亭内的人听闻动静也寻声望来,两人就隔着几尺远的距离遥遥相望。
只不过是几日未见,连唐怀翊自己也解释不清这由内而外的陌生感从何而来。
初听闻消息时的喜悦兴奋,转瞬就被惶恐埋入心底,他似乎明白等待着自己的是怎样的噩耗。
似能明白他心底的犹豫,谢清允也不急,只是坐在原处莞尔等待。
唐怀翊停顿一会后,走入亭子,只不过脚步比起方慢了些许。
他本想问候一声,然而待看到谢清允面上毫无保留、轻松自然的微笑时,他明白定是好的。
这样毫无顾忌的微笑是他以往从未见过的。
相反,第一句话是谢清允问的,“你还好吗?”像是经年未见的老友,像是天涯寻回的故交。
这般陌生客气,是女子初来到金陵时都不曾有的。
明明既成夫妻,又为何如今会是这般境地,唐怀翊不免失笑,笑意却满是嘲讽。
谢清允又何尝不懂他内心的纠结,她轻轻叹气后,又说道,“是我对不住你,我起初便是处心积虑才想要嫁给你。”
世事可笑就在于,他明知晓一切,却还是坦然接受。
“我明白。”他抬眸看向女子,“因为苏家所以你恨朝廷?”
起初他想不明白,利用这场大婚她又能够做什么,然而后来放平心态,他才猛然发觉她对朝廷皇室的恨好像自从很久以前便不经意流露出来了。
事到如今,她也不愿再瞒他,“其实我是威猛将军的女儿。”
闻言,唐怀翊一双眸子因惊愕而瞪大,他不可思议的望着女子,好半晌才发出一个音节,“什么?”
他只觉荒唐。
“秦怀若是我生母,威猛将军故去,她被迫寄人篱下来到苏府,但那时她已怀了我,后来母亲故去,苏应之不忍流言蜚语,遂将我纳入大房,作葛舒望的女儿。”
他还是满脸愕然,觉荒诞无稽,可转瞬却又觉得俗世不过如此。
任何荒唐被冠以世事的名号,都被抱有无常的结果。
“所以你处心积虑嫁给我,就是为了大婚当日皇帝身边侍卫减少,为自己赢来一个报仇的机会?”他顿了顿,又道,“可威猛将军谋逆是先帝而判,是元家挑拨。”
“不只是谢家,还为所有因皇帝而故去的冤魂。”
此言一出,唐怀翊又了然。
沉默半晌后,他又问道,“那江?卿呢?”
他觉得自己可笑,渴望从这女子身上听见她对那人的爱也不过如此,渴望听见那人同自己也不过尔尔,然而下一瞬平淡的语句却让他徒留满身伤痕。
“他不一样,他是我最爱的男子,是我最想相守的人。”
闻言,他扬起嘴角,是啊,如若不是爱,又为何忍痛将他推离。
他嘴角颓败的笑自是被谢清允看到,但她却无话可说。
“你将我忘了吧,今后遇到一位对你好的女子,爱慕你,对你倾心相待。”谢清允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她如今还能再说些什么,无论什么都无关痛痒,无论什么都是被冠上“宽慰”的又一伤害。
“我对不住你,倘若日后你有难我必会倾力相帮。”语罢,她抬眸看向男子,见他无甚反应,遂打算离开。
眼下她无论说什么都只能是错。
她转身之际,才有一声轻浅如风的“好”钻入耳中。
谢清允走出亭子,又听闻身后传来声响,“他哪比我好?”
哪比我好,值得你如此爱慕?
谢清允当下,只是叹了声气。
她很早便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但似乎很晚才想明白这些不同潜移默化对她造成了怎样的选择。
抛开上一世的纠葛,唐怀翊与江?卿便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就譬如现在,当她说完离别后,唐怀翊答应她会忘了她,而江?卿呢,他会不管不顾留你在身边,抛开世俗偏见追你天涯。
他并不良善,甚至心狠手辣,果断至斯,可他嫉恶如仇,委屈不得,一根直肠永远不愿拐弯。
可
一百三十四章 归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