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妹妹,你为什么不再等等我?为什么?”齐衡因受不了打击,便去了樊楼借酒消愁,顾廷烨得知消息,也赶过去了。
  “元若,你这是做什么?”
  “二叔,今日我母亲去了盛家,原本是打算提亲的,谁知明兰她已经许给了贺家,我没有机会了……”齐衡喝的醉醺醺的说道。
  “元若,我早就同你讲了,当时是你放弃了,如今人家许了人家,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
  “可是二叔,当时我是迫不得已的呀,明兰她为什么不再等等我……”
  “元若,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的,你错过了,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
  顾廷烨的话,让齐衡不得不认清事实,可是眼下,他除了伤心,再也于事无补了。
  盛家如今在汴京的声望很大,因从龙之功,深得官家信任,盛纮已升至四品官职。
  长子盛长柏在翰林院担任要职,次子盛长枫和幼子盛长榆也都考中功名,盛家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举子络绎不绝。
  这些人中,既有达官显贵,也有寒门学子,盛纮却独独看中了曾桂和文炎敬。
  曾桂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举止谦逊有礼。
  他虽家境贫寒,却从不以此为耻,反而在言谈中透露出对学问的执着。
  盛纮最是深知,寒门子弟若能得遇良机,必成大器,便有意提携他们。
  文炎敬与墨兰早有婚约,如今只等成婚了。
  一日,盛纮特意在府中设宴,邀请了曾桂和文炎敬两人。
  宴席上,盛纮有意考校二人,问及天下大势。
  曾桂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提出“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的主张。
  文炎敬则从礼法制度入手,强调“以德治国,以礼安邦”。
  盛纮听后,心中大为满意,觉得二人皆是可造之材。
  宴后,盛纮特意将曾桂留了下来。
  两人在书房侃侃而谈,盛纮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随后又放下茶盏,目光温和地看向曾桂,缓缓开口道:“曾公子,今日与你一席谈,老夫深感欣慰。你才华横溢,品行端正,将来必成大器。老夫有意与你家结亲,不知你意下如何?”
  曾桂闻言,顿时愣住了,手中的茶盏险些掉落。
  他连忙放下茶盏,起身拱手,神色惶恐道:“承蒙盛大人厚爱,晚辈实在不敢当。晚辈家境贫寒,又身无长物,只怕误了姑娘的前程,实在不敢高攀。”
  盛纮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坐下,语气温和道:“曾公子不必过谦,老夫看人向来注重才学与品行,家世不过是其次。你虽出身寒门,但志向高远,又学识渊博,将来必定大有作为。老夫相信,我的女儿嫁给你,绝不会受委屈。”
  曾桂依旧面露难色,低声道:“盛大人厚爱,晚辈感激不尽,只是……晚辈家中清贫,只怕是要委屈了盛家姑娘,实在不敢耽误小姐的终身大事。”
  盛纮摆了摆

第140章 有意结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