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宗大罪,逮捕齐平[1/2页]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十万菜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刻钟后。
      中年掌柜望着楮知行离开的背影,脸上笑容收敛,转身,掀开车帘,钻进车厢。
      战战兢兢道:“按照您的吩咐,他已经答应了。”
      车厢内,是一道穿着灰袍,戴着斗笠的人影,好似江湖侠客,却给人一种阴冷感。
      “他可以?”
      中年掌柜道:“小的了解此人,定然可为。”
      “办的不错。”斗笠人一掌打出,掌柜七窍流血,无声气绝。
      马车很快离开。
      ……
      通政司,全称“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呈状以闻。
      通政司大门外,架着一只巨大的牛皮鼓,名为登闻鼓。
      百姓凡要告状,可擂鼓,同时,为了避免刁民恶意诉讼,寻常百姓擂鼓,先打三十廷杖。
      如所诉虚假,再打一百。
      长此以往,便几乎成了摆设。
      “咚咚……”
      可这日,登闻鼓却响了起来,衙门内一名青袍官员闻声走出,只见一披头散发,浑身酒气之人正在擂鼓。
      大皱眉头:“哪里来的醉汉击鼓?来呀,拖下去廷杖伺候!”
      守门官差苦着脸:“大人,此人自称有举人功名。”
      举人见官不跪,享豁免之权。
      青袍官员皱眉,走过去仔细端详,大吃一惊:
      “楮知行?你擂鼓作甚?”
      楮知行笑容狷狂,双手将鼓槌一丢,从怀中取出文书:“我要举报!”
      不多时,衙门左、右通政被惊动,看过文书,大惊失色,当即下令:
      “备车!去都察院!”
      按凉国程序,通政司受理案件后,须转呈都察院处理。
      ……
      ……
      翌日,天蒙蒙亮,午门广场钟声响起,又一日朝会召开。
      因为近期并无大事,大臣们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尤其,左都御史还在调查,故而,这几日,言官御史们都安分了许多。
      在大臣们看来,这又是个无风无浪的早朝。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都察院的人今日精神面貌一改,似乎有些不对劲。
      金銮殿上,太监侧立一旁,尖细声音传开: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落,众目睽睽下,一名御史迈步走出,高声道:
      “臣有奏!”
      龙椅上,皇帝昨晚睡眠质量一般,这时候轻轻打着哈欠,闻声,好奇道:
      “所奏何事?”
      御史禀道:
      “昨日,京都举子楮知行擂登闻鼓,举报镇抚司百户齐平包藏反心,妄议朝政,勾结蛮族,谋害忠良!汇成三大罪,都察院受理,认为此事关系甚大,奏请陛下严查此人!”
      轰!
      这番话,宛若深水炸弹,立刻引爆朝堂。
      原本打瞌睡走神的百官,瞬间清醒,不困了,有些愕然地望过来。
      齐平?刚破了大案,陛下赏赐的那个?
      包藏反心?勾结异族?怎么可能?
      杜元春一愣,霍然扭头望去,眼神中带着不可思议。
      张谏之、黄镛等重臣,也纷纷望来,眼神古怪。
      都察院这是要反击?因为前两日,齐平在官银劫案中牵扯出你们,所以,要打击报复?
      可……这未免太过明显,就不怕陛下动怒?还是说,真有干货?
      这一刻,非但朝臣,便是皇帝,都怔了下,眼神微眯:
      “仔细说来!”
      “是!”御史泰然自若,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展开大声诵念。
      群臣安静聆听。
      渐渐的,表情一点点有了变化。
      这份奏折,例数齐平“三大罪”:
      其一,称齐平诗词文章,有影射之嫌,证据为齐平在桃川诗会上曝出的百余首诗词中的部分句子。
      加以阐述,解释,又引红楼书中内容,予以重击,认为齐平藐视朝廷,不敬皇权。
      其二,称齐平从西北返京,疑有内情,非逃回,而是已暗中向蛮人效力,被释放回来,是打入朝廷的内奸。
      其三,称御史陈万安之死,与齐平有关。
      ……
      洋洋洒洒,慷慨激昂,杜元春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这三条所谓“罪状”中,“反诗”之说,牵强附会,有泼脏水嫌疑,是文人的拿手好戏。
      当然,这并不重要,更像是为了罗织罪名,强加的。
      真正的核心指控,在第二条,即指控齐平乃蛮人细作。
      “一派胡言!”
      待其话落,一名刑部给事中怒道:
      “简直滑稽,齐百户屡破大案,于朝廷有功,岂容你污蔑?空口白牙,称其投效蛮族,有何证据?”
      御史淡淡道:
      “证据不敢说,但嫌疑,却是极大。陛下可还记得,这齐平失踪时期?又是何时返京的?期间,有约莫一月消失不见,按李巡抚传回奏折,乃是于昔日大战中遁入草原方向,可有此事?”
      “而之后,齐百户自称,其遭受蛮族骑兵追杀,侥幸逃回帝国。”
      给事中道:“有何不对?”
      御史昂然道:
      “此事大为古怪!各位试想,齐平入草原时,只是引气境修为,力量孱弱,且奏折称,当日有神通巫师袭杀,后亦遁入草原,力量如此悬殊,齐平如何返回帝国?又如何突然晋入洗髓境?”
      顿了顿,他继续道:
      “若只如此,也还好。可是……根据检举,齐平抵京之日,并未有他入城记录,非但如此,其究竟如何从西北返京?
      一月之间,既要躲避蛮人追杀,又要翻越重山,又要赶赴京都,敢问诸位……如何能做到?”
      这……殿上,百官一怔。
      对于齐平返京细节,他们并不知晓,此刻听闻,登时察觉出不对劲来。
      时间太短了!
      即便全力赶路,先走车马,再乘船只,也不大够,这还没算上翻越边境的时间。
      御史道:
      “思来想去,除非齐平落入草原后,很快便返回了,才有可能一月内抵达,可先不说他如何做到,即便可行,为何不与临城汇合?独自一人出现在京都?”
      “再结合他实力突飞猛进……诸位试想,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他落入草原后,立即被蛮人守军抓住,投靠了对方。
      蛮族以帮他晋级洗髓,饶他性命为诱饵,命其返回京都,充当细作,而所谓的追捕,只是故意演的一场戏……如此,方才的疑点,便都有了解释。”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宗大罪,逮捕齐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