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气温骤降。
在这血雨腥风了数月之久的孤城内外,那低低咛唱的夜风也从凄美变的有些凄厉起来。
此刻,西城上那临时搭建的战棚之内,正围坐着数人。
而他们那一道道锐利的目光此时却都射在了司徒远的脸上。
“日落前,我看到鞑靼人的军营里正在搭建一种更大的?架。”司徒远的声音适时的响起:“若我猜的没错,这就是当年元人一统中原的攻城利器回回炮了。”
“怎么?难道这种石?更为厉害?”昏暗的战棚里传出了玄清那颤抖的声音。
“据史书记载,当年蒙古人便是靠着这种巨?攻克了重镇襄阳,从而一举南下与西路军夹击灭掉了南宋。”司徒远说话间不带一丝情绪。
“乖乖!这?如此犀利?”道一几乎惊呼出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因只管念着佛号,几乎已吓得听不下去……
“嗯,我也曾听老辈人讲过类似的故事。说是当年襄阳守军坚守六年不曾被鞑子攻克,但等到蒙古人用回回炮投掷了几块巨石;屋毁人亡,楼倒墙塌之下,那些原本还想负隅顽抗的襄阳守军立马便战意全无,出城投降……”龙行这一次也是一反常态,在一旁一惊一乍的说道:“听说这东西能投掷上百斤的石弹。当真如泰山压顶,绝非咱们这样的小城所能抵御!依我之见,大伙儿需未雨绸缪才是道理……”
“不知公子意欲如何……?”自打来到这个战棚,茅普便将目光牢牢的钉在了司徒远的身上。对他来说,今日的局势已然变得不能再糟。此刻,城外是虎视眈眈,以杀人害命为生存法则的鞑靼数万铁骑。城内更有以李济和司徒腾为首的官军驻扎。即便在那东城之下,还有那苦主白铮正领着上百兵马伺机而动。若是司徒远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锦绣前程,决心让全城百姓替国家守边;即便大伙儿能在与鞑靼的作战中九死一生的幸存下来,恐怕等到大战过后,自己这些朝廷欲除之而后快的白莲余孽也难免兔死狗烹。是故,早在上得城头之前,他已然招呼着自己的手下将这城头偷偷围住。只要这司徒远决定坚守不降,他便立时与玄清道一二人一同发难,将其立毙当堂。
“本以为投靠了李济,替朝廷保住了哈烈王子,我等便有了活命的机会。”司徒远依旧语气森冷:“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官兵的援军终究被鞑靼人一举击溃。咱们这些人要想活命,只能与鞑子虚与委蛇。”
“这么说,公子是要……”道一起先还以为司徒远不会屈膝献城;此刻听他口风松动,不觉眼睛一亮。
“说白了吧,今夜召集诸位来此,便是商议投降事宜。”龙行见司徒远迟迟不说“投降”两字,径自替他亮出了底牌。
“司徒公子,这……这是真……真的吗?”善因也是一脸的惊讶。
“不错。眼下事态危急,今夜若不商量出一个对策,说不得明日这许家堡便是你我的葬身之地。”司徒远的言语中终于露出了少有的凄然;显是心中天人交战了许久,这才打定的主意。
“不知公子要如何投降?”玄清见司徒远已然就范,不禁长吁一口气,说话也变得慢条斯理起来:“是立马将李济和哈烈王子一同逮了,送给鞑靼,还是……”
“与人借钱还需做出一副还的起的样子方能如愿;更何况举城投降这样的大事!以我所见,咱们要想今后得到善待;不妨今晚便将那白铮一伙尽数除了。”司徒远终于踌躇的说出了自己的谋划:“待到明日,让派出的使者带着白铮的首级前去谈判。这样才能取悦鞑子,为咱将来的献城做好铺垫。”
“好主意!公子果然高见!”道一第一个表示赞成。
“只是公子的大哥司徒将军那里……”茅普面色稍缓,但心中仍有隐忧。
“没事儿。我大哥手下的弟兄都是见钱眼开的兵痞。只要到时分些财宝给他们,便都无话可说。”司徒远淡然道。
“既然要与鞑靼谈判,那么李济和哈烈王子那里……”茅普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第二百七十三章,论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