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二章 刻薄寡恩袁本初[1/2页]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子虚笑乌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若说时无英雄,蔡琰肯定不答应,在她看来,刘擎便是妥妥的大英雄。
      于她而言,先是救了她,后又护住了圉县,于大汉而言,从去岁开始,刘擎便领兵四处奔波,平乱平叛,为大汉流血流汗。
      这不是英雄,那是什么!
      刘擎的注意力从信报转到了舆图之上,陶谦的一小步,是割据势力的一大步。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即便董卓废长立幼,迎立刘协,天下也只有一个皇帝。
      关东联军提出要杀回雒阳,营救刘辩,改立回来。
      董卓解决不了关东联军,于是直接解决了刘辩。
      这样,即便联军与士族,最后也不得不认刘协,直到董卓被王允算计,西凉军祸乱长安,刘协颠沛流离,汉室颜面丧失殆尽,地方势力才趁势而起,这个时间跨度,持续了数年。
      而现在,关东联军,士族阵营却突然得到了刘辩,大汉出现了两帝并立的局面。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两个皇帝都不过是他人掌中权柄,这个对汉室权威的损害,是双倍的。
      由此可见,一个烂朝廷,也比两个朝廷并立来得正常。
      “陶谦敢有如此逾越之举,说明汉室权威,已名存实亡。”刘擎由衷一叹,他能做的事很多,但偏偏无法立即改变天下人的想法。
      这样是他建立龙山书院的目的。
      “夫君,陶恭祖为何如此?”
      “董卓与袁氏,若能分个强弱,或许陶谦之流还会再观望一阵,而经过一战再战,看着明显更加强势的士族阵营,却略略战败,陶谦之流,自然不会再奉袁氏为首。”
      “夫君是否亦会介入此战?”蔡琰直言问道,眼中透着关切,既是对刘擎的,也有对圉县父老乡亲的。
      刘擎中指无节律的点击着桌桉,开始思索此事,想了一阵,还放弃了。
      靠!老子连陶谦入侵泰山郡都推敲的出来,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
      直接带兵莽上去吗?
      放开那两个渣渣皇帝!
      刘擎一改语气,故作深沉道:“此事牵连甚广,得先于众臣商议。”
      于是,刘擎当即叫班明传信出去,速召荀或,沮授和田丰来邺县。
      诸侯割据的大幕即将拉开,对于冀州的管理,也不能如此“铺张”得每一郡放一到两位大才了。
      田丰与韩浩几乎令中山郡所有不法粮商破产,数十万石高价粮食,积压在他们手中,而中山郡乃至整个冀州的粟米价格,也稳定在五百钱每石。
      甄氏为首的富商,成了接盘侠,不过,刘擎并没有进一步处置他们的打算,毕竟接盘侠也是有贡献的,他们几乎拿出了祖祖辈辈积攒的财富,交给了“幕后黑手”刘擎,而刘擎,将用这些财富建设冀州。
      审配与赵云,几乎拔除了整个安平郡的豪强势力,如今安平郡,反倒是最清明的郡。
      至于河间那位,只要他不碍崔琰事,刘擎就留着他安享晚年,富可敌国什么的别想了,衣食无忧是可以保证的。
      刘擎撇开兖州舆图,又取过冀州舆图,端详起来。
      说道管理创新,刘擎很自然的想到了三生六部制,或者更进一步搞内阁六部,运营起来就像公司一样。
      各项分工,精细明确。
      例如人事任命这一块,刘擎会的,就是一个郡放一个T0,T1 ,但再往下,便是各郡太守自己干的事了,以后显然不能一直这么干,人事大权,得抓在手里才行,得给自己找一位有眼光的人事经理。
      眼光要好,裙带关系越少越好,为人一定要正派,像郭嘉这种“腐败份子”肯定不行,容易受他人糖衣炮弹侵蚀。
      刘擎很自然的想到了戏志才。
      出身寒士,为人正直,眼光独到,杠杠的。
      这里说的人事,是指实务,而不是举荐登庸之类的,所以人脉不在考虑其中。
      对眼下之事,刘擎也做了一些安排,老规矩,刘擎说,蔡琰写。
      首先是命高顺渡河,让他在河水以南驻防,以防徐荣或袁绍突然对陈留下手。
      其次,建议曹操进兵泰山郡“平黄巾”,然后“孟德”改“玄德”,Ctrl+V,并且命朱灵也协同进兵,甚至可以往南靠一靠,暗示一下陶谦。
      你能去别人地盘平黄巾,别人也能去你地盘平黄巾,毕竟徐州又不是没有黄巾军。
      信件发出后,剩下的便是等待了。
      趁着空闲,且今日是难得的阴天,刘擎便领着典韦郭嘉,一同去邺城中心视察施工了。
      虽然没有挖掘机看,但现场依然声势浩大,试问哪个男人能拒绝土木作业呢!
      趁着阴天,民夫们干得热火朝天,他们主要是邺县的平民,其中一小部分,是河内的黑山军,如今在邺县过上了靠双手劳动就能养活自己的生活,参与建设的劳工不仅管一顿饭,而且还发薪俸。
      在邺城,他们劳作所得薪俸,足够养活一家三口。
      “看,大王又来了!”一名抬着木槌夯实土基的黑山民对搭档说道。
      “休要乱看,专心做事!被监工听见,又要挨一顿骂!”搭档警告道。
      黑山民撇了撇嘴,“我听闻城外也开工了,而且薪俸高了两成,咱要不要去试试?”
      搭档瞅了瞅黑山民,笑得:“你也不撒一泡照照自己,瘦不拉几的,城外那是建墙,抬的石头有你人这么高,你也不怕把自己折了。”
      黑山民瞧了瞧自己皮包骨的胳膊,嘿嘿一笑,还真是!
      别说城外对体力要求高了,就算在这里,换作是他自己,也不会花钱请这样的来人来做工。
      “也对,我这细胳膊细腿的,确实不合适,不过我很好奇,大王为何总来这灰尘满天的地方?”
      搭档突然停下手中动作,望了望刘擎所在的方向,连带黑山民也停了下来。
      “你来自河内,没有听过渤海王贤名也正常,我也不知道渤海王到底为什么常来这,也许是怕你小子死在工地上吧!”搭档胡诌道。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黑山民不由得想起了亡命山林,一天饱三天饿的日子,若不是有渤海王,将没有田地的流民悉数送来邺城,他们恐怕迟早要饿死。
  

第七十二章 刻薄寡恩袁本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