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拥军微微点头:“最好别耍小聪明。厂长可是上过战场的,任何小聪明在他这里都像是孩子的小把戏。”
      程时干笑:“哈,不会,放心。我本来就很老实。”
      郑拥军气笑了:“哼。”
      食堂外有一棵银杏。
      在这深秋的季节,这棵树成了灰蒙蒙的工厂里唯一的亮色。
      千万枚扇形叶片在阳光下中泛着金色光泽,边缘微微卷曲,叶脉如同熔化的金丝。
      突然风起,叶片簌簌震颤,抖落细碎的金箔,两三片打着旋儿掠过白粉砖墙,最终斜插进长满青苔的石阶缝隙里。
      郑拥军笑:“这是建厂的时候,老厂长亲自种在食堂前面的。就连这个食堂也是老厂长当年带人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程时微微点头:“嗯。那一辈人是很能吃苦的。”
      一清二白起家,还欠了一屁股外债,能发展到现在,让列强不敢随意欺凌,已经是奇迹了。
      谁都没有资格否定前辈的努力,就算中国后来科技再发达,再领先于世界世界,也不行。
      郑拥军招呼程时:“走走走,去吃饭,我也饿了。”
      食堂外面的墙上有黑板报,上面贴了"保军转民"的标语和转成汽车和拖拉机生产车间的照片和数字汇报。
      程时上次来就看到了,却没有时间细看。
      今天既然又看到了,他便索性停下来仔细阅读。
      郑拥军在一旁解释:“今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工作正式纳入国家统筹规划。所以各个军工厂都有军转民的项目。”
      程时点头:“挺好的,既能创造收入,又能还利于民。”
      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军工的技术永远是最顶尖的。其次才是民用。
      如果反过来,就会又大麻烦。
      程时跟着郑拥军进了食堂。
      里面已经有许多工人,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工人们穿着蓝色的工作装,人手一个铝皮饭盒,碰得“叮叮咣咣”响。
      跟向东市机械厂一样,工人绝大多数都是男人。
      墙上正中间用红色大字写着“增产节能,安全第一”的标语。
      刀削面的香气热气腾腾从窗口里飘了出来。
      老陈醋瓶子在绿漆的木桌间传递。
      老师傅就着腌芥菜扒拉烩菜。
      工人们用晋腔争论着某个操作要领,其中还合着饸烙面吸溜声。
      有的人手边还摆着印着“427厂89年标兵留念”几个红字的搪瓷茶缸,很有几分炫耀的意思。
      程时重生前,曾在2000年以后来过这里。
      那时候跟现在相比,好像变化也不是很大。只是装修得更现代化了,地面从水泥地变成了瓷砖地。
      木桌子和板凳换成了桌椅一体化塑料餐桌,餐具改成了不锈钢的。
      郑拥军从客用的柜子里拿了两个饭盒和筷子在开水龙头下烫了烫,递给了程时一个,说:“放心,这个每天都消毒的。”
      程时大大咧咧:“没事。我没那么讲究。在车间的时候,满手油污也照样吃饭。”第161章 非一般的老大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