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畅,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朱雄英目光落在詹徽身上,略作思忖后道:“詹爱卿所言有理,此二部尚书之位确实紧要。既如此,便在这朝堂上议一议,诸位爱卿不妨各抒己见,举荐合适人选。”
朱雄英继续说道:“詹爱卿,你是吏部尚书,你先说说吧。”
詹徽闻言,挺直了腰板,朗声道:“殿下,臣以为,户部尚书一职,掌管国家财政,责任重于泰山,需得一位精通钱粮、清正廉洁之人担当。臣举荐原户部侍郎焦宏,此人于户部任职多年,对钱粮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了如指掌。且其为人正直,克己奉公,勤勉有加,由他出任户部尚书,必能让户部诸事井井有条,不负陛下与殿下所托。”
言罢,詹徽微微侧身,目光示意身旁几位大臣。其中一位立刻出列,拱手道:“殿下,詹大人所言极是。焦宏于户部多年,屡建佳绩,处理钱粮事务游刃有余,且清正之名远扬,实乃户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其余几位大臣也纷纷附和,称赞焦宏的才能与品行。
朱雄英见状,脸色微微一沉……
朱雄英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开口问道:“詹爱卿礼部尚书是否也有人选?”
詹徽再次上前,说道:“殿下,礼部掌管国家礼仪、祭祀、外交等诸多要事,需一位饱读诗书、德高望重,且对礼仪规制有精深造诣之人主持。臣举荐礼部侍郎董伦,董伦才高学广,对历代礼仪制度研究透彻,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且本身就担任礼部侍郎,由他出任礼部尚书,必能将礼部事务打理得妥帖周全,彰显我大明礼仪之邦的风范。”
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大臣出列,对董伦的才学和品德赞不绝口,力挺其出任礼部尚书。
朱雄英静静听完众人的举荐与附和,神色沉稳,心中却暗自思量。詹徽今日如此积极举荐,所荐之人虽看似合适,背后却另有深意。
朱雄英目光如利刃般直直地射向詹徽,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皮囊,直抵内心深处。詹徽在这凌厉的目光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双腿微微发软,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下意识地低下头,试图避开朱雄英那洞悉一切的眼神。
沉吟片刻,朱雄英开口道:“詹爱卿及诸位爱卿的举荐,皆有道理。但此二部尚书之位,关乎国之根本,人选至关重要。孤虽认同诸位所荐之人的才能,却也需审慎考量。待本宫与陛下仔细商议,再做定夺。”
朱雄英冷哼一声,心中已然断定詹徽此举目的不纯。在这朝堂之上,官员的举荐往往牵扯着各方利益,詹徽如此急切且积极地举荐两人,想必与这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不定还打着培植自己势力的主意。
朱雄英继续扫视着台下的群臣,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今日詹大人举荐了户部尚书与礼部尚书的人选。但本宫觉得,这朝堂之上卧虎藏龙,兴许还有其他合适的人才,诸位若有更好的推荐,皆可上书举荐。”
“散朝!”朱雄英一声令下,群臣行礼后,缓缓退去。
第35章 敲打百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