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亨和陈玄礼再次坐在了一起。
“父亲到底是因为何事忽然之间对安禄山产生了如此大的疑虑?大将军可有所获啊?”
李隆基态度忽然之间的转变几乎是让所有大唐朝堂上面的官吏全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李亨和陈玄礼。
不知道原因让这件事情在大唐的朝堂上面变得扑朔迷离,不论是谁都一时间难以揣测李隆基的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再加上之前李林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在朝堂上面为安禄山活动河东节度使的事儿说话了,总不能这安禄山才前脚一回去,他们后脚就开始责骂人家吧。
按照李亨一贯的做派,这些事儿他肯定是不想管的,但是就在今天的朝堂议政,李隆基忽然之间问了李亨一个问题,让他推举一个能担当得了河东节度使的人选。
李亨虽然是太子,但是李隆基身体一直都是非常的健康,加上大权一直都在李林甫一个人的手里面把持着,李亨在大唐朝堂上面的存在感还是十分低的。
李隆基这么一问,李亨当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因为他十分可悲的发现,在整个大唐的朝堂上面,除了一个陈玄礼,真正站在他这一边而且有能耐担当河东节度使的人不是屈指可数,而是压根就没有。
当时李亨也是随便说了两个名将,比如过郭子仪,比如说哥舒翰,比如说封常青。
但是这些人哪一个都有着暂时不能离开的任务,要是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地界,那基本上就是个拆东墙补西墙的结果,李隆基当然都一一驳回了。
本来李亨以为自己象征性的说两个,现在看完全不行的话,李隆基也就不会再问自己了。
但是谁知李隆基竟然跟他说,让他这两天回去好好想想,要是一个堂堂大唐的太子连一个河东节度使都推荐不出来的话,那么他这个大唐的太子当的也就不怎么样了。
这可就算是把李亨给逼迫到了死胡同了,他必须得说出一个能干的了这个河东节度使的人,要不然不久说明自己这个太子之位连自己都不在乎了吗。
要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估计自己这个太子可真的就当到头了。
李亨眼瞅着自己家的老爷子头发渐渐的都白的差不多了,当然不甘心在这个时候退位让贤。
所以在朝堂上李亨几乎是拍着自己的胸脯像李隆基保证自己肯定能物色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等到回了自己的府中见到了陈玄礼之后,李亨可真的不知道怎么整了,他总不能举荐了一个李林甫的人去当那河东节度使不是?
“安禄山应当是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恼了陛下了,太子还请放心,这一次李林甫也不好受,他之
第153章 人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