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9章 建设性意见[1/2页]

扶一把大唐 龙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起来,李昀和我还是有些渊源的,当初城外的武举,我可是陛下亲自点选的主考官。”
      首先开口的是郭子仪,现在的郭子仪显然已经知道了李昀的身份,以他的头脑自然也就知道了当初李隆基为啥会现身在一次平平常常的武举的现场。
      对于郭子仪,李昀依旧还是挺佩服的,他目前的主要官职不过就是一个安北副都护,虽然前后跟着好几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将军军衔,但是实际上的权力自然是没有那几位那么大的。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依旧带回来了三万人马,虽说到位的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晚了,其中的艰辛,自然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要是没有河东节度使,就算是我赶到的时候,恐怕长安城也已经是陷落之局面了啊!”
      高仙芝是最先回到长安城的,对于发生的事儿感受也是最深的,不管是太原府,长安城还是睢阳城,要是没有李昀的话怕是都守不住的。
      “不错,此番还是多亏了河东节度使!”
      最后说法的是李光弼,李光弼这个人虽说也不是汉人,但在大唐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将二代,他的父亲李楷洛本是契丹族将领,最终却在大唐官至左羽林大将军,蓟国公,朔方节度副使,这些都是他一手打出来的,最终也是在干掉了吐蕃的一队精锐人马班师回朝的时候暴毙在了途中。
      因为自己父亲的缘故,再加上这个时代正是胡将的春天,所以本身就能耐不凡的李光弼才能在四十岁刚过的年纪就实际上掌握了一镇节度使的权力。
      只不过李光弼这个人为人稍微有点严肃,跟这几个人相比,嘴里面的话一定是最少的。
      李昀自然知道这是他的性情使然,而绝不会是因为妒忌自己,于是,他举起手中的酒水,分别跟这三个前辈都满满的喝了一杯。
      李昀所做的这一切李隆基都看在眼里,他绝对相信李昀是个可造之材,这要是换做其他的年轻人,自己的功劳比其他所有人的功劳都高,难免会有些个自满的情绪,但李昀却一丁点这样的情绪都没有。
      眼看着李昀没用多少时间就已经跟其他的几个人相谈甚欢了,李隆基知道的,现在应该到了自己召集这几个人单独过来的正题了。
      其实这次长安城之围解了之后,李隆基也是思考了不少,身为大唐的皇帝,他这些年一直信奉的都是李林甫的说法,把兵权给了看似没有什么野心的胡人将领,让他们带着大唐的兵马在边境抵挡其他突厥,吐蕃等异族的入侵。
      这么一来,一般地位高血统又纯正的汉人自然就能在各大城池里面享受生活了。
      李隆基本来以为这个模式还是相当不错的,自己这些年这生活享受的也的确是不错,但现在一出了事儿了,这些弊端完全就显露出来了,反了的安禄山正是自己这些年间最为崇信的胡人将领。
 

第239章 建设性意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