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回到了太原府之后,第一时间就以河东道节度使的身份发布了募兵令。
第一批的募兵令倒是没在大唐的范围之内引起什么大的震动,但是却人河东道的百姓们都欢天喜地的称颂起了李昀。
“尔等可知咱们刚刚封了太原王的节度使刚一回来就发布了募兵令?”
“募兵令?那有什么稀奇的?咱们大唐被安禄山那厮给闹腾的,哪个州郡不缺兵马啊?怎么?你想去当兵?”
“那倒不是,而是咱们节度使在募兵令中说了,只给半个月的时间,募兵针对的是那些个戴罪之人,还有山野之间的流寇,还有各地聚集到咱们河东道上的流民,这些人等要是去参军,节度使都无条件接纳,要是过了这半个月的时间还不去的话,日后捉住他们作奸犯科,那可就得从重处罚了!”
那个之前不知道这个事儿的百姓一听,当时就一拍大腿说道:“节度使这又是为了咱们河东道的百姓做了好事了,这些人但凡是有一半去当了兵了,咱们也不用整日里提心吊胆的了,要说这节度使也是不容易啊,小小的年纪就要承担这些,当真是我辈所不及啊!”
“是啊!长安城里面那些个杂碎,竟敢传言节度使乃是胡人所生,我倒是有幸远远的见过一此节度使,哪里有一丁点像是一个胡人?”
这样的议论几乎是发生在河东道所辖的所有州郡,李昀刚一到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基本就是临危受命,到现在位置基本上全部是在用兵呢,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才算是稍微对老百姓关注了一些。
而就从这一件事上面,河东道的百姓们几乎就已经可以确定,李昀一定是一个能够为百姓着想的人。
百姓们之所以这么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李昀的父亲汝阳王虽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官职,但不知道为啥在整个大唐的百姓眼里口碑都是非常的好,老子没掌权都那么好呢,儿子如今有了权力了,自然是个爱民如子的好节度使了。
百姓们的心思的确也是李昀着重考虑的一部分,大唐的开国重臣魏征老爷子虽然在李昀的心里面并非是神仙一样的存在,但是他敢于写下直接劝谏皇帝的《谏太宗十思疏》,就已经不是个常人了,而里面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李昀十分推崇的一句话。
既然自己这一世也托生上了个皇族,那他当然得为了李隆基老爷子多点啥了,毕竟说到底自己也是老李家的一分子,而且跟皇帝这一脉离得还不算远呢。
半个月的时间对于那些距离太原府并不是非常近的流寇盗贼的确是十分的紧张,但是跟李昀想象的一样,当这些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尤其是在看到这次要是不去募兵,以后再发现了他们为非作歹直接砍脑袋这一条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迟疑,就全部都赶往太原府找王震参军去了。
这个事儿要是不是李昀主导的,而是换一个人的话,还真就不一定能成功,或
第328章 初次募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