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得知了如今的局势之后,当然脑袋里面也是一团乱麻,他本来就不适合带兵打仗,如今这么被动,当然也只能看看李昀还有没有之前的自信了。
不过李亨既然到了这了,还是做出了一些个树立自己威信的事儿来,按照之前他们所说,如今剑南道的事儿之所以如此的被动,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剑南道的节度使在这个事儿里面几乎是等同于不存在。
他要是能有郭子仪一半的作用,如今的形势也不至于如此。
所以李亨当时就扯了这个剑南道节度使的官位,让他自己回到长安城去跟李隆基领罪去了,然后宣布自己暂时代替剑南道节度使的职位,这里面的一切后果都要由他这个太子承担。
当然,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让将士们知晓了,就跟李昀之前说的一样,当他们得知太子和李昀来了的时候,之前已经基本上没啥战斗力了的将士们当时就迸发出了一股子十分庞大的能量。
做完了这些时候,李亨之后,其他的事儿自己玩不转了,既然自己也玩不转,王震和李光弼也不行,那自然就轮到李昀了。
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李亨做起事儿来倒是有一些个李隆基年轻时候的影子了。
李亨直接将剩下的六七万人马的统帅职责就给了李昀,王震和李光弼都是李昀的副手,作战的事儿,那是给了李昀相当大的自由,而且当着他们三个李亨是有言在先的,不管他们怎么用兵,也不管最终产生什么结果,这个事儿都得是他这个太子担着。
有了这么大的支持,李昀知道,这一次自己要是玩不好的话,自己就得跟李光弼一样,把自己之前树立起来的名声和招牌给砸碎了。
就在他们到了剑南道的当夜,在大帐之中,只有李亨,李昀,王震和李光弼四人,李昀算是开始了他的布置。
“南诏人既然已经归顺了咱们大唐,为何不能像是河北道附近的同罗,仆骨和巴尔虎部那样,与我军相互呼应?”
这是李昀以统帅身份问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大唐这些临时拼凑出来的将士战斗力的确是不如吐蕃人,而且人数又少,这的确是事实,但是人家郭子仪人数也少啊。
之所以人家能把同样战斗力不俗的回纥骑兵给弄的服服帖帖的,就是因为有其他几个胡人部族的配合。
作战这个东西,在李昀看来跟野兽之间相互撕咬是一样的,你一头猛虎再厉害,也弄不过群狼不是?
就在这剑南道的一亩三分地上,大唐可能的确战斗力不如吐蕃,但是你大唐之于不少大唐周边的部族,起到的作用就跟一个头狼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啊,而这个时候正是你大唐发挥头狼作用的时候啊。
在河北道,一方面是郭子仪的威信的确是十分的高,再一个就是有李昀的帮助,大唐几乎是团结了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要是那些个部族都采取观望的态度的话,事儿可
第406章 南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