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无奈,张九皋好像忽然之间能够理解一些了,他忽然之间发现,要是不是李隆基是皇帝的话,他也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
对于张九皋代表着礼部提出来的所有流程,李隆基都是照单全收,仿佛他对于这些个礼节和流程并不是十分的在乎,只想要赶紧把这一揽子的事儿都交给李亨,然后自己去过清闲的日子去。
终于,到了这一天了,按照常理来说,李隆基和李亨应该到一个对于皇族有些仪式感的地方去做这个交接仪式。
但是按照李隆基的说法,这些年大唐没少出事儿,都是自己这个皇帝的责,所以在大唐步入另外一个鼎盛之前,还是不要去麻烦老祖宗们了。
虽然不少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李隆基的一个借口罢了,但是他们还是没法提出反驳,毕竟李亨都已经同意了,谁也不想要在这个时候跟马上就是皇帝的人作对不是?
仪式就在兴庆宫的大殿里面就举行了,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也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之中,李隆基是解脱的,李亨是激动的,而底下看着的文武百官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按照李隆基的意愿,在退位了之后,他依旧会住在兴庆宫之中,因为兴庆宫本来就是他当上了皇帝之后方才建立的,也并不是位于长安城的正中,而是在原来的皇宫偏东一些的位置。
而李亨则是从之前他太子的东宫直接搬到之前的皇宫,这对于他们二人来说,都可谓是相当好的归宿了。
而被压禁军之中,本来就已经有点式微的羽林军被整个划拨给了李隆基,他们从这个时候开始基本上就不用干别的了,就负责保护着李隆基和兴庆宫的安全就行了,当然,要是李隆基觉得什么时候长安城里面的气候不好了,想要去别的地方看一看,羽林军也是得护送着的。
除了羽林军之外的北衙其他所有禁军,全部就都归了李亨直接指挥了。
就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理所应当的变动,对于李亨来说意义是巨大的,他是太子的时候,就算是陈玄礼跟他十分的好,但是他李亨想要动用一个禁军都是不行的,因为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人能够动用哪怕是一个禁军。
而在长安城里面没有军权也正是李亨之前在跟李林甫等人的斗争之中屡屡落在下风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要是禁军本来就掌控在李亨手里的话,那在长安城里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就是他这个太子了。
而除了这些之外,李隆基并没有从大唐的朝堂上带走什么其他的权力,简直就是轻轻地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架势。
在张九皋的主持之下,父子二人在几乎所有长安城的官吏的见证下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不光在大唐的历史上,就算是在华夏的历史上,这也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禅让退位的事
第439章 新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