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是个精力旺盛效率又高的主,他制定的这三个新政,几乎是同一时间完成的,说到底几就是为了这三个新政之间的相辅相成。
这个新政给大唐的经济增添了负担了,下一个新政就应该给大唐减轻了负担才行,要不然你的几个新政全部都是花钱的的话,就算是在李豫这通过了的话,到大唐的宰相和那些个尚书那也是通不过的。
盐政是给大唐省钱,漕运则是一个在面上看花钱的事儿。
因为漕运是把江淮的粮食运送到关内的做法,跟河东道基本上是不搭边的,李昀也没办法在河东道上开挖出来一条运河来做这个事儿,所以只能是从新政上判断一下这个事儿是不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这个事儿是没有任何办法率先尝试的,所以李豫给李昀的新政上面说的那是相当的详细。
按照刘晏的想法,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至少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船工由经调为雇募。
大唐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
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
此外又得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是一定会提高效率的,而且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运费,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江淮的粮食也会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不但能够解决粮荒还能够有所储备。
李昀不用看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做法,而且还能让江淮的百姓们拍手称赞。
李昀之所以不用看就知道这个新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因为他知道在前世的历史上,刘晏的这个做法就已经是取得了不少的作用了。
这个事儿完全可以让李昀偷偷懒,而在这个时候,李昀对于李豫一起给他的另外一个事儿燃起了兴趣。
常平法这个事儿,本来在开元年间就是有的,但是经过了李亨这一朝,商贾乱中打劫,操纵市场,侵渔平民。刘晏针对这一现象,对常平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这一条并没有算作是新政,而且按照李豫的说法是刘晏暂时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要让李昀看一看,给他提一提意见。
其实对于刘晏这个人,虽然不少人都说他实在是有点难以接近而且十分的高傲,但是李昀还是非常欣赏他的,要不是李豫的身边有这么一个人的话,就现在大唐的这个情况,再有三年也不可能想象出来这么多的新政。<
第588章 一件接着一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