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李昀说是闲着的这三年之中,他的脑袋里面也捉摸着不少事关大唐的事儿,而其中的一个,就是大唐先进的东西如何能够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面。
不管是现如今真实的大唐还是历史上的大唐,那说起来都是一个十分开放自由,不管你是什么人种在这都不会受到任何的歧视的国度。
这样的确是好,的确是会让大唐产生一种万邦来朝的情况,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唐的长处渐渐的被那些个别有用心的国度都给学走了。
遣唐使这个事儿,在李昀看来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在李昀的眼里面,我们大唐的好的地方你的确是可以看,但是有些个东西,比如说大唐的将士们穿着的是什么铠甲,用的是什么兵器,大唐的战舰究竟是什么水平,大唐的进士们究竟是怎么学习,这些个涉及到了国本的核心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让他们触碰到一点一滴的。
如今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各个胡人和倭国这样的外邦每每以遣唐使的名义过来,那完全就是赤裸裸的间谍行为,他们会堂而皇之的学走大唐的很多核心的东西,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回到自己的国家把这些个东西运用起来。
这叫啥,这不就是到了一千多年之后大清朝才幡然悔悟,说出来的一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吗?
在大清的身上已经都出现过了的悲剧,李昀是绝对不允许在这个时候的大唐再次出现的,所以在休息了三年之后,他将要再次出山了。
之所以选择在了这个时候,也是因为大唐在这三年之后国力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着。
大唐国力的增强,对于周边的那些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十分大的打击,所以在这三年之中,各个胡人部族和海外国家的遣唐使的数量剧增,甚至都已经突破了之前开元天宝年间的时候。
李豫和大唐的那些个官吏倒是可以说都是实在人,他们对于这些个遣唐使那是十分的欢迎,李豫还效仿着曾经李隆基的方式,让不少的遣唐使在大唐的朝堂上面都挂上了官职,虽然不用上朝,但是却都给了不少的俸禄。
李昀心里面相信,李豫和大唐的官吏们几乎是一定没有想到这些个遣唐使到大唐来到底是干啥的。
他们还以为是大唐强大了,那些个部族和小小的国度全部都要来依附于大唐呢,这个想法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大唐建立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境外的异族能够让大唐真正的感受过切肤之痛呢,一个安禄山,虽然在面上看的确是胡人,但是说到底还是让大唐自己培养起来的。
所以想要让李豫和大唐的臣子们对于那些个国家和部族到大唐的遣唐使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还是相当的困难的。
&n
第616章 遣唐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