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8章 科举之路[1/2页]

扶一把大唐 龙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大唐前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大诗人孟郊当时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其中有一名句流传千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其难,可见其喜。
      至于其他,再有: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才。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人才。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童子科,十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论语》……等等。
      唐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从经文到时事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法律、盐政、漕运、历史、数学、文字学等等,而且不仅考儒家的东西,还考道家的东西。
      所以说李昀当初发出了那样的感慨完全就是发自内心的,在大唐,但凡你要是有个什么擅长的东西,那是肯定能够考中一个科目的,考中了,你就可以当官了,所以说这个世界对于大部分人还是公平的不是?
      但是公平归公平,不管你是什么人,想要从一个依靠着家里面的无业游民到国家公务员,要实现命运大转折,没有什么是几场考试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再多考几次,反正你要事真的有能耐的话,是一定能够至少考上的。
      既然这科举有着如此的难度,因此,对于那些通过了考试,拿到了仕途入场券的学子们来说,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各种宴会也就随之产生,如同今天的“升学宴”“谢师宴”。大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朝代,在各种“升学宴”“谢师宴”的举办上就更具有代表性了。
      这个传统当李昀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倒是差不点没笑出了声,因为这个传统一直到了一千多年之后还存在着呢,只不过名字跟这个时代差不多,但是内涵可就变化了不少了。
      大唐的“升学宴”,被称作“闻喜宴”,顾名思义就是听到了喜事之后而办的宴会,因为在首都长安城东南角的曲江园林举行,也叫做“曲江宴”,又因为园林西边有个杏园,也叫“杏园宴”。
      曲江园林,位于长安城东南,早在秦汉时这里就是上林苑中的“宜春苑”、“宜春宫”,园林内有片曲折的水域称为曲江池,隋文帝杨坚时将曲江池改名为“芙蓉池”,周围园林也被称作“芙蓉园”。
      在开元初年,李隆基曾经对曲江园林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在池南建造了专供皇帝和嫔妃登临观赏的“紫云楼”、“彩霞亭”,池西则建了一座“杏

第678章 科举之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