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宋册立太子仪式承袭唐代礼制,但因为种种原因,至太宗时期方才重新启动,第一个被册立的便是真宗皇帝。
  彼时,大宋皇室内部还流传着金匮之盟的传统,太宗皇帝为了压制亲弟弟赵廷美的势力,刻意将册立太子的仪式操办得极为隆重,意在彰显太子的地位,同时巩固自己的皇权。
  仪式当日,皇帝亲自出席,于朝元殿设下御座,殿内陈列着黄麾仗、宫悬之乐,在京文武百官必须全部参加,按品级整齐站位。
  太子则乘坐辂车,头戴远游冠,身着朱明衣,在三太(太师、太傅、太保)与三少(少师、少傅、少保)的导引下,缓缓行至殿前。
  皇帝身着衮冕,端坐于御殿之上,宣布册立太子的诏书,由宰相代为宣读。
  太子行三跪九叩之礼,恭敬地接受册书、玺印绶带,随后交由太子庶子妥善保管。
  皇帝郑重训诫太子“克承大统”,而后返回后宫;百官则向太子行参拜礼,并上表致贺。
  紧接着,太子再次乘坐辂车,从东华门而出,前往太庙祭祀,以此象征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待从太庙归来,太子还需向皇后行礼,皇后则率领后宫嫔妃一同祝贺。
  最后,皇帝在朝堂之上赐宴,百官齐聚一堂,共享这一国典之喜。
  这一连串繁复的仪式流程,听得顾鹤脑瓜子直发疼,不由自主地带着一脸怜悯的神情,看向了一旁的赵曦。
  “你着实辛苦啊,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我看着都替你累得慌。不过,为什么要演练这么久呢?按说这次册封大典的时间拖得着实有些长了。”
  赵曦也是长叹了口气:“因为父皇要等范相公他们回来,本来父皇是打算让范相公担任参知政事的,可范相公却说自己秉性愚直,不适合做执政之臣。
  父皇思虑再三,便依了范相公的请求,而且这两年,范相公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你那灵药,才把他救了回来。
  范相公还特意传信回来,说回京之后要亲自上门去感谢你呢!”
  “能救范相公,那是我的荣幸,感不感谢的就有些见外了。”然后便是话锋一转,问道:“你说要是我请范相公,为我家写一篇赋来,是不是有些难为人了?”
  “你说呢?”赵曦反问道。
  顾鹤笑道:“好吧,那说回来,官家是打算让范相公前往东宫任职了。”
  赵曦点了点头:“加升礼部尚书,太子宾客。”
  顾鹤问道:“这是让范相公领实职了,负责教导太子你了,那东宫其余属官,可有什么安排。”
  赵曦对顾鹤也没有隐瞒,便把知道的都给说了出来。
  晏殊领了太子少师,富弼领了太子詹事,韩琦领了太子左庶子。
  听完这些之后,顾鹤不禁说道:“怪不得最近梁相公在朝中这么活跃,时不时便拉着英国公和我父亲说话,原来是有危机感了。”
  庆历旧臣一回京,就全部挂了东宫职务,这其中透露的态度,相当之明显了。
  不过这也正常,赵祯对于大宋如今的现状,了解的是最清楚不过。
  有儿子和没儿子,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初新政之时,两个儿子都尚且年幼,未来如何也不好讲,再有当时主持新政的一众官员都太过年轻,根本斗不过那帮老奸巨猾的反对派,他也就没有太过坚持。
  可现在太子也立了,这帮新政官员也在地方历

第91章 榜下捉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