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七章 有客来[1/2页]

青梅不让 小金鱼五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京都的每个人来说这段时间时间都过得飞快,齐顾两家在十二月初办了婚礼,齐家搞了好大的排场,热热闹闹地抬着花轿绕了半个京都,喜钱一箩筐一箩筐地撒,蜂拥而至的百姓嘴里贺着“白头偕老”“百年好合”,喜笑颜开的去接喜钱沾喜气。场面比许多豪门大族嫁娶之礼都热闹!
      任明昭陪着顾明玉在闺房里,帮她穿戴嫁衣,全福人来梳头,任明昭就帮她捧托盘递东西,小嘴不住地夸真好看,夫人手真巧。
      逗得那夫人开心不已,说等任明昭嫁人那日,也来帮她梳头,祝她与夫君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时不时有女学的同窗来瞧,也都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添妆礼,这些都会归置在顾明玉的嫁妆里,陪她一起去齐府。顾明玉这个落草的凤凰还能如此风光嫁人,她的继妹堂妹们都又羡又妒,跑来酸了几句又被任明昭酸走,惹了个没趣。
      “以后嫁了人,想这么吵架都不行了。”顾明玉坐在妆镜前叹气,她如今倒不怕嫁进齐家要吃苦,只是有些迷茫,这桩婚事从头到尾都不在她的计划中,失去把控的意外总会让人不安心。
      “呸呸呸,乌鸦嘴,谁家新娘子会惦记没人陪着吵架啊?”任明昭嫌弃她道。
      “迟迟,有时候我真羡慕你,嫁的人是自己最亲的家人,不用经历我们的担忧彷徨。”
      任明昭握着顾明玉的手笑道,“所以我很感激很珍惜这一切,也会不顾一切好好守护我的幸福!”
      任明昭没有陪着花轿去齐府,她挤在顾家观礼的宾客中间,看着气派喜庆的迎亲队伍走远,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怎么也燃不完。
      阿玉,你一定会很幸福的!
      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忙的脚不沾地终于在小年之前审完了四百七十六个江州案犯,他们大多是杀人、贿赂朝廷官员、结党营私、鱼肉百姓等罪名,其中死罪三百一十三人,终身流放去修边塞的一百零一人,还剩六十二人或多或少有暗中帮助、私放江州百姓或主动投降检举有功等尚未泯灭人性的举动,判了八年到二十年不等的流放苦役。
      景帝再不想留着那群死刑犯过年,都不好在新年的档口杀这么多人影响京都老百姓过年,便下旨再多留一个月,等年节过去了立刻行刑!
      皇帝都要封笔过年了,他们总不能把差事拖过年。忙完这一阵,季亭麟总算能喘口气休息一段时间,大理寺封衙,衙门的大大小小都能舒舒服服过个年,他极少见地睡了个懒觉,停了一日的晨练。
      昌平长公主和府上的各处管事忙着布置府邸,准备过年的一应物品,二十九那晚宫里必会安排团年宴,犒赏朝廷上下一番,大年三十各家就好安心陪伴家人守岁,过个团圆年。
      有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冒着风雪连日奔波,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赶到了家。
      建宁侯府一家子坐在生了地龙的花厅里吃腊八粥,粥是唐氏和任明昭腊八节那日去城外善化寺领来的,因着任明昭的关系,建宁侯府全家都最爱去善化寺拜佛,每年都要给寺里捐一大笔香油钱,当初捡到任明昭的小沙弥慧持如今是寺里的知客和尚,和建宁侯府的关系也很好,出家人虽为方外人不与俗世有牵绊,但与真诚善良的人相处久了总会更亲近一些。
      善化寺不如京都城里的大相国寺、潭拓寺声名远播,但京郊附近的人家都喜欢来这里拜佛,尤其是求子,据说非常灵验。每年腊八节,寺里都会熬煮腊八粥分给来上香的香客,因味道醇厚清甜,不少住在京都的老饕还会守着这日来善化寺吃斋,因此寺里的腊八粥来晚了就吃不上。
      慧持和尚每年都会给建宁侯府留上一些寺里的粥料让她们带回去自己熬,能吃上一旬,再赠一本菩萨面前供过七七四十九日的金刚经给唐氏,而唐氏,每次也会带上一车的物资送去,有给寺里僧人新做的冬衣棉被,秋收的新米,各色干果贡品等等,十分虔诚。
      建宁侯和世子都很喜欢善化寺的腊八粥,俩人正在抢青瓷大碗里最后剩的一点粥,管家康伯乐颠颠的跑来禀告,“二公子回来了!这会儿正往二门来!”
      一家子都乐得蹦了起来,顾不得披件大氅就要顶着雪珠子去接人。
      任明昭和易子恒两个手脚快,大呼小叫就冲了出去。
      垂花门处走过来一个撑伞的瘦高青年,青色的锦袍和雪白的大氅,配着青年清俊儒雅的五官,真乃谪仙人一般风姿出众,正是离家两年的易子?。
      “阿?哥哥!”任明昭不顾地面湿滑就跑到青年面前,一头撞进了青年的怀里,带着青竹的香气将她包围,心中盈满了快乐。
      “怎么不多穿两件就出来?又想喝药了?”易子?无奈地揉怀里毛茸茸的小脑袋,离家两年,这孩子一点都没变。
      任明昭红着脸撒娇,“人家急着接你嘛!”
      “你这丫头!你阿?哥哥回来就不顾大哥哥了是吧?我刚刚差点摔雪地里!”易子恒惊魂未定走过来教训小妹妹,看见长高了的弟弟,也笑着抱了他一下,“好小子,瘦了,也长高了!”
      “大哥,这两年家中可好?”易子?要行礼,被任明昭拽着朝花厅去,“先进屋,进屋说!外面雪这么大,人都要冻坏了!”
      “就是,你大哥我还跟你计较这个!”易子恒也催他,易子?无奈跟着他们走,偏头嘱咐跟在身边的小厮青松,“去请人来花亭吧。”
      “你带了人来家里?”易子恒很好奇。
      “是任上碰上的一桩案子,受害人想进京告御状,我正好受诏回京,就带着她一起回来了,让她在我们家借住一阵子。”易子?解释道。
      “那有什么事儿!家里空房间那么多,咱们肯定帮你好好招待!”任明昭十分热情好客的模样,逗笑了易子?。
      兄妹三人说说笑笑到了花厅,建宁侯和李氏扶着唐氏,早在门口伸着脑袋望了。
      “祖母,父亲,母亲,阿?哥哥回来啦!”任明昭丢下两个哥哥就冲过去当耳报神。
      “知道啦知道啦!祖母都瞧见了,你个小喇叭!”最让家里骄傲的小孙儿回家,唐氏的心肝肉都要退一射之地。
      易子?大步上前,扶着祖母就要下跪磕头,李氏拉着他进屋,指挥丫鬟们送上厚实松软的蒲团,又叫任明昭和易子恒扶着祖母上座,她和建宁侯在两边下首坐稳了,轻抬下巴示意小儿子,“来给祖母磕头吧。”
      易子?忍着笑,给祖母行了大礼,“祖母,孙儿离家两年未能给您请安,请受孙儿一拜!”
      “快起来快起来!”唐氏笑得见牙不见眼,又催他给父母见礼。
      易子?两边磕了头,任明昭忙不迭叫人把蒲团撤了在他身边坐下,易子恒就爱捉弄她,非要挤在另一边惹她生气。
      易子?被挤在中间,笑得温柔又无奈,他外放两年长了不少阅历,兄长和迟迟反倒越发幼稚了。
      “你怎么提前一年就回来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建宁侯有些担心。
      “没事的父亲,我受诏归京,年后开衙了还要去吏部报到呢,原本让我们明年二月到,可我想回来陪你们过年,紧赶慢赶没误了年夜饭。”易子?从怀里掏出朝廷发来的公文,李氏和建宁侯一起看了,放下心来。
      此时青松领着一位裹得十分严实的姑娘走了进来,易子?看见她,站起身为她引荐家人。
      “这位是里水县的娄姑娘,此次是上京告御状,我在里水时多得娄姑娘和娄掌柜的照顾,所以自行做主请她来家里暂住了。”
      这位纤瘦玲珑的娄姑娘摘下风帽,露出一张白嫩秀美的脸,柳叶眉杏子眼,眼神清亮微带愁绪,嘴角笑起来有个梨涡,倒是个十分有江南风情的佳人。
      她说话的语调也很软,“民女娄辛夷见过各位贵人,在里水县时,全靠易大人刚正不阿才救我一命,如今我孤身上京告御状能得大人一家帮助,心中十分感激。”说着就要下跪,李氏连忙请她起身。
      唐氏向来是个心肠软的老人家,对身世可怜又娇美的女孩子充满同情,温声问她今年几岁,家里出了什么事。
      原来这位娄姑娘祖辈都是里水人,家中亲族很少,她家里也只有她和老祖父相依为

第十七章 有客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