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章 刘裕失穆急东归 勃勃暗谋关中乱[1/2页]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安可儿妙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裕灭掉后秦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可是好景不长,有人急匆匆地跑来报告:“司马休之那帮人逃跑了!”
      原来,司马休之、鲁宗之、韩颜之早年投奔了后秦。
      晋军灭后秦的时候,鲁宗之已经死了,司马休之等人就趁机溜了。
      刘裕一听,气坏了,马上下令去追捕他们。
      可惜他们已经投奔了北魏,还被北魏皇帝封了官,参与国家大事。
      司马休之没多久也死了,他的儿子司马文思和鲁轨等人,就成了魏国的臣子。
      刘裕派人到处找,但始终没找到,只好作罢。
      这时候,晋朝朝廷已经派琅琊王司马德文和司空王恢之先后去洛阳,祭拜祖先的陵墓。
      刘裕本来想上书请求把都城迁到洛阳,振兴国家,但王仲德劝他说:“我们远征这么久,士兵们都想家了,迁都的事情不能太急。”
      刘裕觉得有道理,就把迁都的事情先放下了。
      晋朝朝廷越来越看重刘裕,已经提拔他做了相国,掌管朝廷大权,还赏给他十个郡作为封地,封他为宋公,并准备了九锡之礼,表示对他的尊敬。
      但刘裕却假装推辞,不肯接受。
      朝廷后来又封他为王,还多赏了十个郡,刘裕还是上书拒绝。
      虽然爵位已经很高了,但刘裕心里还不满足,他打算继续向西北进军,统一全国。
      可是,就在这关键时刻,京城突然送来急报:“前将军刘穆之得病去世了!”
      刘裕一听,像挨了一棒,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刘穆之是刘裕的得力助手和心腹大臣。
      自从刘裕西征以来,刘穆之在朝廷里管政务,在外面负责军需,处理事情又快又好,从不拖延。
      下属们抱着一堆堆文件进来报告,屋子里都挤满了人,但刘穆之看看、听听、批批、说说,一会儿就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他平时喜欢和名士交朋友,家里常常宾客满座,谈笑风生,从不疲倦。
      生活也很奢侈,每顿饭都要吃很多菜,从不一个人吃饭。
      他曾对刘裕说:“我出身贫贱,家里缺这少那的。
      多亏您赏识我,才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但现在我吃穿用度都太丰盛了,除了这些,我一点都不敢辜负您的厚意!”
      刘裕听了,当然笑着答应,一直都很信任他。
      每当出征时,无论国事家事,都交给刘穆之处理。
      刘穆之也尽心尽力,报答刘裕的知遇之恩。
      可是,当九锡诏书下来的时候,刘穆之却没参与谋划。
      他听说行营长史王弘奉刘裕密旨,来劝自己接受九锡之礼,心里觉得很惭愧。
      他觉得刘裕这样做有些不妥当。
      于是又愧又怕,竟然因此生病了,最后去世了。
      他的为人和才能,和荀彧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刘裕失去了这么好的帮手,心里难过极了。
      他担心没人能接替刘穆之的工作,决定回建康去。
      但在走之前,必须安排好关中的防守。
      于是,他留下次子义真做安西将军,负责雍、梁、秦三州的军事,镇守关中。
      义真才十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刘裕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也没办法。
      他只能希望义真能在将领们的帮助下,守住关中这块重要的地方。
      这天,刘裕把众将召集起来商量关中防务,沉痛地说:“穆之走了,我心里像失了魂一样。现在我要回去了,关中的事情就全靠你们了。”
      众将一听,都纷纷表态:“我们誓死效忠,一定守住关中,不让敌人进来半步。”
      刘裕听了,心里稍微安慰了一些。
      这时,有人提出疑问:“安西将军年纪太小,恐怕难以担当重任。
      要不要再派一位有经验的将领辅佐他?”
      刘裕想了想,摇头说:“我怎么不知道义真年少呢?
      但现在关中没人能守,只能让他试试。
      况且,我身边也需要有人帮忙,不能把所有精兵强将都留在关中。”
      众将听了,也不再多说什么。
      他们知道刘裕的决定难以改变,而且关中的事情也确实紧迫。
      于是,都表示会竭尽全力辅佐义真,守住关中。
      刘裕看众将都这么表态,心里稍微宽慰了一些。
      他站起来,环顾众将,严肃地说:“各位,关中是我们朝廷的根本。
      如果关中有失,我们朝廷就危险了。希望你们努力去做,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众将齐声回答:“遵命!”
      刘裕点了点头,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他知道义真年少无知,恐怕难以应对关中的复杂局面。
      但他也没办法,只能希望义真能在将领们的帮助下逐渐成长起来。
      义真知道自己要被留在关中后,既兴奋又紧张。
      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但也担心自己做不到。
      于是,他找到父亲刘裕,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刘裕看着义真,语重心长地说:“义真,你虽然年少,但也是我们刘家的子孙。
      我们刘家的子孙哪有怯懦的?
      你放心去守关中,有众将辅佐你,一定能守住这片地方。
      而且,这也是你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义真听了父亲的话,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他点了点头,坚定地说:“父亲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守住关中,不负您的期望。”
      刘裕听了,心里很欣慰。他拍了拍义真的肩膀说:“好儿子,有志气!
     &

第26章 刘裕失穆急东归 勃勃暗谋关中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