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坐在白云之上,所有人都目光虔诚的望着坐在莲台中央的付子明,凝聚百分之两百的精神等着倾听天地妙法之音。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付子明闭上双眼,明明没有看到他开口却有奇异的语言从莲台中央传来,这声音听起来如此的优美悦耳,仿佛诠释着天地之间的真理。
当声音传出的那一刻,他们的心神就被付子明带着一起感受天地的奥秘。随着天地弦动之音,他们被带着亲眼见证了世界的诞生到毁灭,明明直追他们随着付子明一起见证着虚无之中那唯一的诞生,从唯一演化万物的过程,最后万物重新归于虚无。
就像《道德经》开篇讲述什么是道一样,修行之人必须开始在宏观之上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否则修行便是坐井观天。所以付子明首次讲道的主题选择了最为宏观的角度让这些弟子见识天地世界是什么样的。
讲完之后,弟子们还沉浸在感受天地脉动的余韵之中不能自拔,看样子是天道暗中出手将他们带入顿悟的状态之中。顿悟状态极为难得,是修仙之人灵感与天地合二为一,灵感源源不断,是难得的学习状态,于是付子明乘机传下自己修道理念。
沉迷天地大道,恍恍惚惚之中顿悟状态的弟子们突然听到一阵声音传入脑海,却没有打断这种难得的状态。
“凝气守神,听我说法。”
这话听起来平平无常,但是弟子们却感觉自己的精神伴随着莫名的旋律更加凝聚,原本只是恍恍惚惚之中随机的顿悟状态,弟子们感觉清醒了一丝,觉得能够控制顿悟的方向了。
“有人将术法分为修行有术法二道,你等也听过所谓剑、符、丹、功德等诸般道法。但所谓的道都非大道。”
顿悟之下,弟子们灵感不断迸发,甚至付子明刚刚说完前半句,就已经猜到了后半句。
但是,所有人还是不理解这些都是典籍之中记载的直通大道的法门,为什么付子明要说这都不是大道呢?
“名道者是道,非名道者亦是道,无名者亦道。道之大无物不包,有情与道无关,无情亦与道无关。汝等修行切记牢记,我脉所求乃无限之道,途中勿要被有情、无情、剑、丹、符所谓小道迷惑双眼...”
最后这番是付子明修行以来的全部感悟,趁这个机会将此传授给弟子,只希望他们日后修行直至大道,不要沉迷小道沾沾自喜。
弟子们在这次讲道之中收获良多,尤其亲眼见证了世界的初生与终结,虽然不能立马增益修为,但是却能让他们日后走的更远。
讲道完毕,付子明也趁这个机会梳理了自身所学的知识,睁开双眼已经是第三天傍晚了,看到弟子们仍然沉浸在讲道的余韵之中,挥手给他们补足元气,开声道。
“此次讲道到此完毕,你等下去务必要好生修行,不可懈怠。”
接着付子明的身影消失不见,载着弟子们的白云也从空中落下,然后化作雾气飘散开来。
等他们坐到坚硬的地面之上,才有人逐渐回味过来。此时看待这个世界,顿时感觉明悟了几分,也亲切了几分,世界的色彩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等到他们修行有成,回忆今天的事情才更加感激祖师的慷慨,在修行界之中一个人对道的理解是最为核心的奥秘。哪怕是血亲关系的亲传弟子,也不会体验到这种声临其境的传道方式。
当他们在未来面临选择时,总会想起最后祖师关于道的理解,从而选择最宽广的道途。
永新真人感慨道:“无量天尊,闻道三天,不知饥困为何物。”
先慎真人点点头,颇为赞同:“是啊,原本拿着真武传承,苦思冥想都没能入门,现在我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那个门槛了。”
第42章 讲道说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