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章 心生暖意[1/2页]

他在明朝破悬案 二九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到衙门。
      钱永安便反反复复推敲着这些大大小小线索。
      只见他皱着眉头,口中喃喃说道:
      凶手作案时间是晚上。
      有多个衙役在案发现场看到不同的鬼怪。
      根据仵作的检验,三十七口人无外伤,均被利器割喉而死。
      根据周边居民的供述,整个作案过程悄无声息。
      现场没有发现打斗痕迹和作案凶器。
      白家的财物被洗劫一空。
      白家绸缎庄也没有发现异常。
      根据走访调查,白家也从未与人结怨。
      这大大小小的线索放在一起。
      如若不是鬼怪作祟,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杀人越货。
      若是杀人越货,那最有可能凶手的就是盗匪。
      但凶手是怎么做到悄无声息的?
      难道是用蒙汗药?
      但三十七口人又怎么可能会同时吃下蒙汗药?
      那衙役看到的鬼又是怎么回事?
      ......
      管他呢,把一众惯偷惯盗、大小匪类悉数捉来,审一审也许就有答案了。
      想到这,钱永安便将捕头衙役全部召集了起来。
      “你们都听好了,白家一案,种种迹象表明是盗匪所为,你们要把乐集县的惯偷惯犯、大小匪类悉数给我捉来,挨个严加审问,若问不出个所以来,必拿你们是问。”
      钱永安朝众衙役大声说道。
      “是。”
      众人齐声应道。
      随后,众衙役便倾巢而出。
      乐集县里,有偷盗前科的,有犯案记录的,甚至长得像匪类的都被一一带走。
      连流窜在县外附近的盗匪也被一锅端了带走。
      前前后后,用了十来天,总共捉了一两百人。
      一时间,县衙牢房里,密密麻麻关满了人。
      最多的甚至关着二三十人。
      嘈杂声、哀嚎声、喊冤声、叫骂声,交织在一起。
      可谓是好不热闹。
      衙役和牢头等一刻也没能消停。
      这一两百人,要挨个挨个地带走审问。
      所谓的审问,说白了就是一顿痛打,打完之后再问,要说不出个所以来,就接着打,打得差不多了就换下一个。
      从早到晚,反反复复就这么审着。
      这也是古代审案最常用的方法,从一群有嫌疑的人中,审出嫌疑最大的几个,再用重刑审讯,直至招供认罪。
      而大部分人往往都经不住重刑拷打,最后都会认罪招供。
      然而这次,审讯的结果却出乎钱永安的意料。
      衙役们日复一日地审着,到最后却是没有一个招供与白家案有关的。
      由于被带回审问的人非常多,已经惹得满城风雨,民怨沸腾。
      所以在没找出有嫌疑的人之前,又不敢随便动用重刑。
      就这样,审来审去,愣是没有发现哪个人有作案嫌疑。
      找不出有作案嫌疑的,又不能将这么多人全部定罪。
      钱永安开始犯难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的侦查方向是不是错了。
      但除了盗匪,他实在是想不到还有谁有作案嫌疑。
      甚至他也一度怀疑是鬼神作案。
      眼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上面催促的旨令频频下来。
      钱永安心里更是越发的焦急。
      毕竟这可是震惊朝野的大案,再不交差可能就得被问罪了。
      一不做二不休。
      钱永安便亲自来到牢房。
      来来回回地将这些所谓的嫌疑人都看了个遍。
      最后挑出了五个相貌猥琐,有犯案前科的盗匪,让衙役带走重刑审讯。
      不用说,衙役也清楚是怎么回事。
      刺甲、夹棍、藤鞭什么的全都给这几个人招呼上。
      哀嚎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一连折腾了好几天,这几个人可谓是生不如死。
      最后全部都认罪画了押。
      当然,罪状的内容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第9章 心生暖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