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突然叫住的闫埠贵先生,二位编辑先生不禁相视一笑。
好家伙,这位老人也要请他们来讨论文学创作问题。
他自认为是一个什么人,难道真认为天下的人都能和小赵先生一样多才多艺、文采斐然?
他们还见多识广地写了各种文人文章,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得出来。
写文章固然是任何人都能做,但是写得一手好字,人人爱看,也未必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即使是能在这个行当上赚到钱的也是凤毛麟角。
1万人口中的1个是好的,真正的比例是比较小的。
毕竟其中注重创作灵感、文笔、文学素养等方面。
写作同样注重天赋。
不是所有人都随意乱写的,也有喜欢读的。
而在这个时代,写作出名的困难与代价就大得多。
第一是识字和阅读大量的书籍。
仅此一项,便已阻止了这个时代99.99万人口的到来。
毕竟在这个时代里头能学到知识、能认识文字的人本不是很多。
目前,该国刚开始扫盲行动。
慢慢有了很多会认文字的人,也算是全面建设社会了,使得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提升国民基本素质。
但要实现全民认字还需时日,毕竟此项工作刚刚起步。
于是现在忽然来了一个老头,他说他还能写一篇不错的文章给大家看。
这两个编辑感到有些滑稽。
刚才赵国良已经讲到这个院子里有些奇葩的事情了,顺道针对这些人物相应的反派性格来说,做了些浅显的剖析。
闫埠贵在她们心中留下了几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个爱算计、不停占小便宜的老大爷。
从赵国良嘴里说,他是一个非常机灵吝啬的老头子。
这时这位大爷忽然说他能写一篇文章,二位编辑早就理解这位大爷的用意。
他一定是看赵国良挣的这么多,就想也可以挣这一笔。
她们都觉得写文章和捡钱一样,有文字才会有金钱。
但如果他写的东西没人读,那又是啥意思?
这类资金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挣、也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吃。
但别人是来者不拒,做为编辑职业素养的人,别人来稿总要去看嘛,但接不接招,是自己的编辑决定。
闫埠贵此时见两人总算停了下来,大喜之下取出了他的手稿让彼此阅读。
结果眼疾手快,两人不禁摇头,原来小学生的文笔故事很俗气。
这个人去教小学生也未尝不可,但是要说到真写一篇文章挣钱,也算得上。
两位编辑忍不住同时摇摇头,再婉转道:
“大爷您这篇文章写得还行吗?但我们没有收录,因为这主题我们这里无法刊登。”
“你要不投给其他报社,估计也该有报社看好了!”
“各家报社收稿主题不同,品种也不同,你这主题就不是我们的收稿内容了。”
“那对不起,我们还是出规矩、出责任,没办法让你收到。”
“你还不如另谋高就呢!”
听了两位编辑的话,闫埠贵虽有一点小小的怅惘,但内心特别热。
“喂,你不收,这可真叫你吃亏!”
““居然也有这样的规定,什么破规,现在不是都盛行有教无类了吗?
“你们报社嘛也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百花齐放!”
闫埠贵的话倒也很动听,两人忍不住同时摇头。
这位大爷说得比写得高很多。
可有些人就那样,能说会道而不动笔,有些人却能写下去而不开口,那就全是天赋的问题了。
闫埠贵是那种能说会做、但笔杆子烂熟于心的群体。
也许他认为能说会写肯定能写好文章?
这一错误认识瞬间让他偏离了方向,也自以为很出色。
就是以前没发掘过,现在该让别人,去见识见识自己的好文笔。
两编辑强忍着笑意,没怎么拱手相让,算行得通便走。
闫埠贵忍不住很遗憾地说:“大家好啊,人家倒认货了,但是不收没有办法啊,所以我还不如投给别的报社看呢!”
“赵国良每人能拿到千字8元稿费。我怎能得到千字8元5元乃至千字9元?”
“我毕竟是小学老师。学问比自己的小木匠强!”
“嘻嘻!他也说过,赵国良先生的文章明天要在《京门日报》上发表。
“倒是想看赵国良创作了什么玩意儿。他们报社收藏了什么主题?”
“别的报纸还收报了哪些主题?”
思来想去,严伯贵忍不住兴致盎然起来。
他感到离一代文豪们的地位越来越近。
如今,他忽然感到做一个作家比做自己的三大爷更可靠
作家是多么牛逼啊!社会地位显赫,声誉卓着。
他一院子里的三大爷,有没有真声望?
从来没几个人真拿他当一回事,而且他本人也比任何人更明白。
但真要成为作家则不同,日后全京门也能闻其名。
到那时候他也可以压着易中海的头了,有谁没拿他当回事儿啊?
没准将来会面临许多特别的角色。
想想你不仅能当作家,连文坛领袖也能。
闫埠贵心潮澎湃。
他把书稿带回家后大马金刀地坐下来。他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完,他又拿出一张报纸递给大家看。\"这个故事叫什么?\"\"《三国》!\"三大妈好奇地问。一旁的三位阿姨忍不住非常期待地问:
“老头子,情况如何?眉清目秀?别人想不想请您写稿啊?
闫埠贵此时得意地笑着:“没有要求,但情况倒也另有隐情。”
“她们不愿意,因为她们不收我的主题,也不是因为我写得差呀!她们说我在这行里很有才!”
“我只是说啊!我那么有学问怎么能只当小学老师呢?”
“嘻嘻,这可让我有个努力方向。你等一会儿和我一起吃个香!”
三大妈听了闫埠贵说的一句话立刻开心不起来。
闫埠贵三公子此时都来讨好。
“爸爸,如果你是作家的话,那么我是作家之子,出门在外名气一定格外大,到时我一定可以娶回个好媳妇。
“好的,好的,爸爸,你倒要加把劲,一会儿咱们还能沾点光呢!”
闫埠贵此时自得地笑了。
““这样做不可避免,到时再教你这种写论文的方法吧!
“可是啊!你要先交的!”
“可有价值的学问啊。曾经成为作家的作品、单位还有没有?”
“你在家里坐着摇笔杆子吧!”
“又要上班干啥啊?活很容易,挣钱也不少!”
“那啊!你首先要孝敬父母的老爹才会教你这绝活!”
好东西,赵国良就在他的家,竟然早已经透过大白的眼光,见识到闫埠贵家这边发生的事。
见闫埠贵如此无耻的样子,也忍俊不禁。
这三爷岂不知人家编辑是婉转地推辞了?
第89章 不自量力的闫埠贵也真当他是根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