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鳗鱼,外形类似于黄鳝。
其中有一些的种类,是生物活化石了,比如七鳃鳗,就是一种寄生类生物,它们会寄生在大型海洋动物身上,用牙齿和嘴紧紧吸住大型海洋动物的皮肤。
这种在鱼类中比较罕见。
根据科学家估计,鳗鱼有一个卵期,处在人类不能到达的深海之中。
但这一点还是估计,而没有实际证据。
也许鳗鱼是胎生、卵胎生也不好说。
古代,欧陆有一种鳗鱼,喜欢在洄游河流后,钻进淤泥里。
所以古代的欧陆人,就认为鳗鱼是从泥土中生出来的。
到了现代,大家都很明白生物是怎么来的,而对鳗鱼的研究也长达数十年。
人类发现的最小鳗鱼形态是叶鳗形态,它们非常的小,身体扁平,全身都是透明的,如同柳叶一样,会随着洋流进行长距离漂流,从海洋深处到达成前提的生活区域。
而下一阶段是玻璃鳗,接近沿海水域浅海时,他们身体会从扁平变成流线型,减少阻力,脱离洋流。
第三阶段会成为鳗线,重量在不到一克到几百克之间,在进入河口水域,开始出现黑色素,而这个阶段的鳗鱼,就是养殖业鳗鱼苗的捕捉来源。
到目前为止,前两种都只是深海考察,和纪录片拍摄时,见过数量很少的一些,并不是很常见。
第四个状态是黄鳗,在河流中他们会成长到类似于黄鳝的状态,腹部呈现黄色。
第五个状态是银鳗,完全成熟的鳗鱼会变成类似于深海鱼的银白色,它们会从河流中出发,赶赴深海,进行产卵。
这也是大部分时候说起洄游鱼类不会说鳗鱼的原因。
鳟鱼鲑鱼,都是在海里长大,游到河流上游生产。
鳗鱼是反过来的。
大自然真的是神奇。
而苏元遇到的,就是三条正在赶赴大西洋深海的欧陆鳗!
银白色,体型差不多十斤左右,肥的令人发指。
“去那边,在那里产仔。”
为了保护这群鳗鱼的幼崽,苏元直接跟着它们到了指定海域,然后控制珊瑚礁上buff,让这里长出一个海中盆地,不受洋流影响。
然后对整个渔场的肉食性鱼类下命令,禁止进入这片区域。
“如果它们真的能产子,等成熟期了,这个盆地养不了它们的时候,自然就会游出到其他区域,而产子时又会回到这一片区域。”
如果能大规模获得鳗鱼……
那泰兰岛苏家渔场就成为全球唯一可以自我循环养殖鳗鱼的渔场了!
“过两天来看看,要是真产子了,就给第一代鱼苗都上buff。”
处理完这些事情,苏元上岸,此时都已经是这里的后半夜了。
不过在国内是深夜。
苏元回到别墅里就呼呼大睡。
夜里,一场雨洗礼而来。
雨滴滴在窗户上,一点点的声音,正好助眠,苏云睡的很香。
……
大早上,苏云正在自己养殖的仓库里提货。
搞了一只大龙虾,两只螃蟹,还有一条鳕鱼。
还带了一点泰格他们弄上来晒干的海带。
说好了要请沈幼苏吃海鲜,苏云没忘。
苏云正要去坐电梯,就收到了沈幼苏的微信:“你要几只猪仔?”
“我爸上午要去买猪仔。”
苏云想了一下,蜀省农家小院的猪圈,应该可以养个几十头左右不成问题。
“十只猪仔吧,有没有没阉割过的?”
沈幼苏:“没阉割的猪仔到是有……但是十头好多啊,我爸的摩托车拉不了。”
 
第14章 世界唯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