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直到了下午,临江涛回绿城前,他依葫芦画瓢,领着石招娣和孙荣花,给另外两家门市的店员,同样上了一场生动的推销课程。
所有姑娘脸上都通红通红的,既有兴奋也有羞愧,看看自家的这个小老板,人家能赚钱都是有原因的。
积压了几天的货,马上即将见底,照这个势头,明天都不够卖的。
姑娘们都是佩服的不行。
傍晚,上火车之前,江涛对孙荣花说,
“孙姐,能教给你们的,就这么多了,你的口才比我好,你就放心大胆的干。
咱们不要跟别人比,别的店铺是没货卖,咱们是怕卖不出去,工厂到今年年底日产量可能会达到五万件,好几千口子人,等着把衣服卖出去吃饭呢,所以你这边的销售是最重要的,待遇方面你们也不用担心,就拿你说吧,今年就能保证你月月万元户。
如果京城这面的市场饱和了,你们就去杭城、羊城,把摊子铺开。还有记住,当产品连续三天销量开始下滑的时候,就通知工厂这种款式马上停产。”
后世的经验告诉江涛,当某种服装款式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就应该警惕了,坚决不吃最后一口,否则可能导致前面吃进去的都得吐出来。
时装这东西,一旦因压货变得过时,还不如布头有用,送都没人要。
等到江涛回到绿城一周以后,京城的这些姑娘从最初的生涩,逐渐进入了状态,产量与销量达到了平衡,甚至还有了供货不足的情况出现。
而江涛则回到了学校,开始进行他的高考冲刺阶段,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何况他这枪还是挺快的。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进入了89年的7月份。
服装厂的产量达到了饱和,每月都稳定在20万件左右。
新的厂房设备也早已就绪,从老员工中抽调了一批人,开始培训从乔家庄招聘的新人。
大表姐从三四二一那面头一批拉过的那三四百人,全部都从三四二一辞职了,原因很简单,江涛实行的计件工资制度,让他们第二个月的工资就达到了600元以上。
一个月赚别人一年的钱,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当三四二一因为进入生产淡季,而彻底闲下来的工人们,听说乔金凤的工厂工资能开到600多,马上掀起了离职狂潮。
要不是江涛拦着,估计三四二一能马上变的空无一人。
至于京城这面的销售,江涛更是不用愁,即使进入了7月这个传统销售淡季,江涛的几家铺面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姑娘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因为他们的工资,就像江涛承诺的那样,已经破千了,而孙荣花这个总负责人的工资更是达到了五千元。
而我们江涛大老板的净利润达到了近四百万,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让他等于是又赚了两家工厂,这才是服装厂还未完全建成的收益。
这样的收益情况,让江涛的下一步计划又能提前实施了。
在临近高考前几天,他给孙荣花打了一个电话,
“孙姐,准备扩张吧,先招人,还是老规矩,以老带新,9月份前给我组建一个至少60人的销售团队。”
“什么?老板,用的着那么多人
第77章 扩张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