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林卫乃是锦衣卫众多前身之一,当下在朱元璋亲军中负责收集情报,监听百官,办事向来稳当靠谱,且从不出错,深得朱元璋信任。
      这位白头的朱爷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
      黑脸汉子名叫朱玄,长林卫都指挥使,这俩年间不断来往折回湖北南京,只为查清皇太子朱标踪迹。
      与朱标有七分相似的顾寒,便是他在街面上寻到报于朱元璋。
      “顾郎君是湖北过宜昌,一路逃难过来。”
      “已查验过一路上几百县衙官家,顾寒不在人口户簿上,故此身份籍贯一干信息都查不出。”
      朱元璋点点头,脸色沉重。
      大明户籍森严,上到百官,下至百姓,不论男女出生便一概记录在册,若有一人遗漏,当地县府官员皆二十棍责罚,若遗漏三人以上,可直接处死。
      这般森严的户籍制度,遗漏的可能性太小。如此不在户籍记录当中,那便是有俩种可能,顾寒是北边异族,非大明百姓自然没有大明籍贯。
      或者,他出生皇族,自有礼部为其制籍,各县府自然查阅不到
      “咱知道了,籍贯此事再去核实一遍,莫要漏了些偏远村落。沿途路上给咱一家一户问,一县一乡的查。”
      朱元璋心头乱如缠麻,千头万绪绕住脑海一时半会解不开去。
      如今查出顾寒来自湖北,恰是太子朱标消失的地方,无籍无贯,且长相与朱标长相有七分相似。
      太蹊跷……
      朱元璋一时间心绪不平,难以言说。
      “顾寒,你是咱儿吗?”
      天空中淅沥沥下起小雨来,轻飘飘化在这位皇帝不太坚韧的面庞上。
      “还有一件事,皇爷。”
      男人目光闪烁,神情犹豫。
      “近日从湖北各处驿站求证都得了同一消息,太子殿下当日改道之前,曾得了诸王信件。”
      “此事……小人不敢妄猜疑。”
      朱元璋怔在原地好一会,“得了诸王信件才改道?”
      “当日诸王里有谁给标儿去过信。”
      “秦,晋,燕,齐,周,楚,六王皆去书一封。”
      “看过了否?信件是何内容?”
      朱元璋眉头微蹙,干裂的嘴唇渗出半点血丝,皇帝心里竟有几分紧张。
      “未曾有人看过。”
      “按礼部制,太子远行诸王兄弟每月皆要去书问候,算作家书不查阅。”
      雨势渐起,朱元璋半身湿透,一张脸阴沉的如同当下天气。
      “召车马,回宫。”
      “令秦,晋,燕,齐,周,楚六王即刻去奉天殿见咱。”
      ……
      应天府外,农家小院
      朱爷走后连着七天,顾寒硬是没睡上一晚好觉,熬大夜着手准备应试。
      会试不是小事,何况皇上钦点。
      答得太好不行,答得不好也不行,有隐晦字眼不行,顾寒几乎扣在策论每一个字眼上。
      光,则,圣三字更是被顾寒全篇剔除。
      尤记得大明有个杭州教授徐一夔,此人最擅溜须拍马,凭借一手舔功出神入化。
      只几年功夫硬是从普通士子舔成了杭州教授。若是此人到后世,凭借这舔功必能在牛郎行业占得一席之地。
      可偏偏此人舔到皇帝朱元璋的时候,没下足功夫,说出十二字要命舔狗语录。“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
      这话可能换到任何一个其他皇帝身上都受用,偏偏碰上朱元璋这么个主。
      光,老朱最烦人家说他是光头,则通贼,老朱年轻时候常被人戏称朱贼,圣通僧,当过和尚这事让老朱自卑了几十年,临死还觉得文人学士就是因为这个看不起他……
      一句话戳中朱元璋三次痛点,据说此人是被活活剥皮削骨死的。
      所以啊,当舔狗确实是没有好下场的……
      有前车之鉴,顾寒策论只说国事不舔皇帝,普普通通篇幅里却稍有亮点,典型的中庸稍上之作。
      如此到时应试,既不显无能,又不显出类拔萃。
      如此应该能哄弄过多疑的洪武皇帝。
      带着一番憧憬沉沉睡去,顾寒第二天一大早便起来简单收拾,天不亮出发去往会试考场。
      应天府城北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既是会试考场,也是读书人心中圣

第2章 会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