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不知不觉中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这段时间无论是食品厂还是教育都在一步一步的坚定前行着。
建筑队早就拉起来,学校都已经修好十来间了,还在继续施工,修好的教室抹了层水泥就当做装修了,直接启用,经过一个月的教学,一年级的知识不仅学完了,还巩固了几天。
本来也没有什么内容,语文只有aoe,数学只有1234这些简单的知识,连加减法都没有开始教,自然就简单,加上教学都是一遍过,那速度肯定是飞快的。
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后就进行了年级分班,成绩及格的就进去二年级继续读书,不及格的直接分配到工地干活,既然没有学习天赋,也只能提早出来干活了,反正建筑工地一直缺人,再说去工地总比回家种田来的钱多不是。
安排去工地的主要是年满十六岁的,年龄没有满的就继续一年级读书,张云还没有疯狂到用童工的地步,至于去了工地的人也不是放弃了,而是对他们和所有工人村民开放了夜校,至于能学多少,只能看个人自觉了,都成年了,也没法逼迫不是。
连张云的老娘都带着一般村妇进入了夜校学习,用张云的话就是家业越来越大,可是家里人丁却不多,做为老娘要不要出来帮助儿子看看场子?
其实李氏也没有多大,只有三十出头,在现代正是壮年,只是这个时代的贫苦生活压迫下,看起来像是四十多岁的人,张云让老娘去学习也不是真的让老娘看场子,只是给老娘找点事情做,当然,以后要是能在张云的支持下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那就赚大发了。
村子的变化是飞快的,可能之前几百年的变化还没有最近几个月的变化大,虽然在快速发展,可是麻烦也在慢慢的逼近,只是在这个通信不便的时代,好像所有事情都慢了半拍一样。
最开始发难的是当地的地主,其实在张云学校招生的时候,作为地主的汪员外第一时间就接到了狗腿子的汇报,说靠海村突然开了个私塾,免费教村民识字,还管一顿饭,哪里来这么多钱?
虽然不知道靠海村到底要做什么,可是自己的地盘出现异常总是要调查清楚的,最好把赚钱方法给弄到手,只是张云对食品厂是严格保密的,而学校又是对大家开放的,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基本都收了。
好巧不巧的是安排下来的调查的人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进去了,这就让他不是那么尽心了,本着能拖一会是一会的心思,多占点靠海村的便宜,等到实在拖不下去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了。
虽然食品厂一直强调保密,可是村里学生加工程队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能保密这么久张云已经很满意了,所以调查人为了显示自己这一个月是尽心调查了,就把食品厂的事情也给说出去了。
张云为了食品厂的保密,都没有把产品在附近销售,哪怕是县城都没有去开扩市场,也是为了能保密更长时间,而卖给商船之所以没有问题,是因为商船一出海最起码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中间就有了操作的余地了。
因为没有在本地销售,加上具体售价除了丁和之外,连刘旭都不太清楚,汪员外虽然知道有个食品厂,却不知道具体利润,不过看村子养活了那么多人,也知道利润不少,毕竟作为周边的大地主,也不过才养了三十多个家丁和打手。
而靠海村靠着一个食品厂就养活了近千人,并且还在大兴土木,可见这是多么的暴利?
这就更让他眼馋不已,本着先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再把食品厂收入囊中的打算,直接就来了一招釜底抽薪,通知各村民周边的山都是汪员外的,以后不许上山采摘水果,抓到直接打断腿,这一下就让食品厂陷入无法开工的危险。
汪员外禁止的也只是村子周边的山林,深山老林肯定是可以进去采摘水果的,只是里面的危险性太大了。
丁和第一时间就来找张云想解决办法,工厂没法开工了,他的损失也是不小的,从一个工厂厂长,重新变回农民,他是接受不了的,所以第一时间就去和汪员外商量怎么解决这个事情,能花点钱就摆平是最好的。
“东家,我去找汪员外了,想着花点钱消灾算了,可是他的胃口太大了,他说以后食品厂七成的利润给他,并且他还要派人过来管理,美其名曰更好的帮助食品厂生产,被我给拒绝了。”
见到张云,丁和一股脑把现在遇到的麻烦说了出来。
这条件丁和第一个不答应,派人来管理,他丁和这个厂长怎么办?所以没有和张云商量就直接拒绝了。
“那现在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张云其实有解决办法,这是打算培养一下丁和。
“从外地收购,提高收购价格。”丁和说出了两个常规办法。
“不错,可以这么办,还有其他办法吗?”张云点头继续问道。
“暂时想不出办法了。”丁和有点不好意思,腼腆的说道。
“你平时管理的很好,但是以后还是要多花点时间去夜校学习,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村子周边大部分的山林是汪员外的,森林更深处的肯定不是他的,我们可以安排人进去采摘,至于危险,可以安排护村队的人进行保护。”张云提出一个新的办法。
“我们成绩护村队的初衷不就是这个吗?所以现在正好能用上。”张云又解释了一下。
这些措施很快就实行了起来,食品厂也勉强
第八章麻烦来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