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黄光去农村招人的时候,为了招人顺利,张云给他出了不少主意,而黄光也点头表示学会了。
昌化县杨树村,一个很普通的村子,这天黄光的小弟黄三,来到了这个村子。
黄三是一个专门负责到处拉人的工头,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不耽误交期,在还没有打下两个县城的时候,就已经在到处招人了,这事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
“乡亲们,我又来招人了,这次我们是招长工,还是和以前一样去工地上做活,这次用工我们保证三年时间,工钱还是一千一个月,有没有报名的人?”黄三站在村里祠堂外面的一个石头上大声的说道。
“能保证三年每个月都有一千的工钱吗?”因为最近涨田租的事情,可把村民们给愁坏了,不时的大家就聚集在祠堂外面商讨着解决办法,就差去镇里大闹了。
“肯定保证,并且有工作经验的工钱一个月还不止一千,上次也有几家是我带出去做工的,可有少人家一分工钱?”黄三反问道。
“我还听说你们杨树村的租子涨到了八成,都这样了还种田干嘛?都跟我一起去上工不是一样能养家吗?”黄三不停的蛊惑道。
“可是没有田地了,三年之后怎么办?”不少村民还是对未来生活担心不已。
“种田干嘛?你们没有算过账吗?现在超市优惠,一个月工钱可以买一千斤的粮食,还怕没有吃的?”
“而你们种田才多少钱?不怕你们说我,现在就是让我去种田,我也不去了,按照现在的稻谷收购价,就算种十亩田,哪怕不用交租子,一年两季能赚多少钱?这还是不算成本,加上老天爷给面子,风调雨顺的时候。”
“现在你们只要工作一个月,工钱就能让你们吃一年,而且在工地上还可以吃到肉,我们张家镇现在已经好多人不靠种田吃饭了,大家都在踊跃学习技术,家里只种点菜够自己吃就可以了。”
“现在这么高的租子,种田不能养家,还种田干嘛?养杨老爷吗?至于三年以后,只要你在夜校好好学习,不用三年就可以进工厂,那里面可是风吹不到,雨打不到的,怎么选择还用说吗?非要守着宗族,然后饿死在家吗?”黄三给村民好好算了一笔帐。
“嘛的!干了!今年老天爷还算给面子,没有什么灾害,我种了十亩田,交掉了租子以后还剩下一千多斤粮食。”
“而我之前打工一个月,就用工钱买了一千斤大米回来,要是没有出去打工,今年家里婆娘孩子还要跟着挨饿,种个什么田?年年种田,年年吃不饱肚子,我来报名。”一个村民说着就来到黄三处登记。
“来,叫什么名字?我给你登记。”黄三热情的说道。
“我自己来,做工时上过夜校,别的没有学会,自己的名字还是会写的。”说着自己拿起笔歪歪扭扭的在报名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的婆娘可以去做工吗?工资少点也可以,哪怕是做做饭或者洗洗衣服也行。”这个村民又问道。
“可以,一起登记上就可以了,只是要和你一起上工,你确定你婆娘能吃的了这个苦?”黄三有点不敢相信。
“看不起人了不是,种田可比上工辛苦多了,以前不还是和我一起种田。”这个村民不屑的说道。
随着各种各样的施工机器上工地,现在工地劳动强度已经下降了很多,要不然真的在工地上干一天力气活,谁还有精神晚上去上夜校?
“厉害,巾帼不让须眉,登记上吧,工钱还是一个月一千,这是镇里规定的最低工钱了,再低的话老板就要有麻烦了。”黄三竖起大拇指道。
确实不容易,一家人伺候田地,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不是说来玩的。
“怪不得他家能天天吃饱饭,原来去上工这么有钱,不行,我也要去,还要叫上我婆娘。”
“同去,同去,我也去叫上我婆娘。”其余的村民们也是议论纷纷。
现在这个佃租,种田里已经不能再养家糊口,这是村民们唯一能抓到的出路,在养家和宗族之间如果要做出选择,这结果自然毫无意外。
这一幕在不少村子里发生,凡是涨了租子的村子,在生存和宗族之间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基本家里大人都被拉走干工地了。
而家里小孩早就被强制要求去学校上学了,村里村里除了老人和婴儿之外,基本都空了,田自然也没人租了。
对于地主的这一波神助攻,张云是真心要感谢这些地主,做到了张云宣传这么久都做不到的事。
作为本地土著,地主自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村里的变化,只是他们一
第六十三宗族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