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私塾”[1/2页]

江湖和术 莲花大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时,我的“听鬼神”里,那两个抬箱子男人的脚步声已经消失了。
      虽然我走进来时七弯八绕,走了三四百米,但直线距离并不远。
      我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应到他们的行踪的。
      他们将那个箱子放在铁门处之后,就返回了洞外。
      我猜测应该是去山下继续抬箱子了。
      看来他们是想把所有的箱子都抬上来,再一起搬进铁门内的洞穴。
      这样一来,我就有充足的时间继续查看了。
      带着疑问,我继续一个个打开旁边的箱子。
      第二组箱子,比瓷枕的木箱体积还要小,而且只有两个。
      两个箱子里各装着一方铜制镇纸。
      铜镇呈虎形,高约3厘米,底径约6厘米。
      我掂了掂重量,大概有八两左右。
      铜镇虎作盘卧状,一条细阴刻线由鼻向后经头顶沿背脊至臀勾画出虎体形态,头部回首,下颌搭于后胯之上。
      它阔口宽鼻,双目微睁,两耳后抿,四爪并拢成弧形,粗长的虎尾向内弯曲卷搭于腹侧,形态自然,似有睡意。
      口、鼻、眉、须和肘毛均以阴线刻画,身上的斑纹也以阴线勾勒出轮廓。
      这件虎形镇通体鎏金,其间又有错银。
      这种错银工艺是在虎的表面凿刻出图案浅槽,将银丝压入槽内,锤轧错平即成。
      关于年代,我初步判断是西汉年间的。
      接下来,我又打开了两组木箱,每组木箱都有三个一模一样的同品。
      第三组木箱里,是战国时期的青玉夔龙纹剑?,共有三个。
      所谓剑?,就是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
      第四组木箱里,是明永乐剔红松下抚琴图圆盒,也是有三个同品。
      每一组同品,粗看之下都是一模一样,真假难辨。
      我打开的这四件文物,材质年代各不相同。
      宋代瓷枕属于陶瓷类,西汉虎形镇为铜器,战国剑?乃是玉器,而明代圆盒则是属于漆器。
      这种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文物混杂在一起。
      而且又是真品和赝品同时存在。
      而且现场还有众多几十年前的木箱。
      我让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天,在墨茯苓那里跟吴老谈起的一样存在——
      民国时期,“长城”局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册门前辈们做赝的场所,“私塾”。
      如果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长城”局“私塾”的遗址,那这价值就真的不可估量了。
      可以肯定的是,“私塾”中的文物,无论同品有几个,其中必有一个是真品。
      因为,在“私塾”,没有真品就造不出赝品。
      当然,没有真品,也没必要去造赝品。
      我刚刚打开的这四个木箱里面的文物,都堪称是国宝级别。
      而这里还有数百个木箱,除去当年前辈们伪造的赝品。
      大概估算一下,这里的真品文物,应该在一百多件。
      想到这里,我的呼吸不由得变得粗重起来。
      心脏不由自主的狂跳开来。
      这些都是我们华夏传承的宝贝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无价之宝!
      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翻滚的情绪。
      继续开箱探查起来。
      既然现在还有时间,那些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进来,我就该尽量多探查探查。
      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有关于这里的线索。
      哪怕只是统计出这里的文物清单,都是有价值的。
  

第225章“私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