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失望[1/2页]

权宋天下 老大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许多年未曾回到宋国,当赵复以南京府外交部负责人身份重新造访自己的故国,他所看到的,已经是一个与他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宋国。
      笙歌依旧,暮气已沉。
      往来诸人,除若衣冠楚楚之文人雅士,便是指划江山之激莘莘学了。
      所有人都在悠然自得的享受着后方的安平与富足,没有一个在担心前线战事。在他们看来,讨论宋国是否会灭亡,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此行让赵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赵权会让自己亲身前往宋国。
      只要蒙古国新汗一立,全力南下,凭宋国那些人,是绝难抵挡得住蒙古军的全力进攻的。
      说赵复是现在最了解蒙古内情的宋国人,这一点丝毫也不为过。
      他很清楚蒙古国的现状与短板,宋国想要获得对蒙战争的最终胜利,如果无法利用这两年蒙古国权利真空的难得时机,以后只能此消彼长,而渐渐走向失败甚至灭亡的深渊。
      但是,宋国人不这么认为。
      自端平元年金国灭亡至今,与蒙古人的战争已历十余年。虽然整体上来说,宋国败多胜少,而且淮水防线屡遭突破。但是蒙古人毕竟从未攻至长江沿岸。
      对于现在的宋国人来说,蒙古人再凶狠,也不过是一群财狼,让他们捕到一些食物之后自然便会退去。
      像赵复这样把他们描绘成虎豹,无非是危言耸听而矣。大概为了给南京府争取更多的支持,而夸大蒙古人的威胁。
      一如当时的高丽。
      据江淮之险、凭万千水军,以及十倍百倍于北方的士卒,那些只会马上作战的蒙古人,哪里可能打得到临安?
      正因为如此,赵复在杭州不仅饱受卖国的指责,还被士子们形容为一个色令智昏之徒。为了新东家的利益,甚至已经抛弃了一个文人最基本的操守。
      看看安于享乐的宋国士子,再看看正在奋发图强的南京府诸人,赵复明白,想救宋国,想保留住汉家王朝,想让汉文化得以延续,唯一的希望,只能在南京府。
      自己不被故国之人所理解、被他们谩骂与责难,对于赵复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年近半百的时候,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值得自己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这才是他最觉得庆幸之事。
      虽然在杭州的赵复根本不受待见,但是在泉州的赵复却若众星拱月般,不仅是海商日日宴请,就连当地的皇亲宗族与文人士子,也是邀约不断。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不管如何,赵复在士林之中,还是拥有一定的声望。尤其是其代表着东北的一股新兴势力,只要是势力,便说明拥有无限的商机。
      显然,泉州的官商比临安的官员,现实多了。
      有赵权打下的基础,有李勇诚的坐镇,有伍家的尽民力合,还有李家与朱家的倾力支持,此次北上,一次就组织了八艘商船的货物。
      这八艘货物,虽然金额也算相当巨大,但对于泉州海商来说,却只是小试的牛刀。只要能顺利地从巴掌城或是旅顺、丹东,将同量的货物安全运回泉州,才谈得上重开南北海上商路的可能。

第七百四十六章 失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