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孩子,我教你茶道。”胡亥双手按在怀瑾的肩膀上,深深地与之对视。
      然后便拉着他的手缓缓走到石桌旁。
      看着眼前碧玉般的茶汤,不由得让胡亥想起前世自己对于茶的认知。
      在华夏神州,上下五千年,荡尘俗,涤昏寐,越众饮而独高,攸关国人精神层面的饮品,莫过于茶了。
      茶文化和酒文化是中国人情感寄托的一种形式。
      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论述了茶的奇妙和起源:「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古代医籍记载的「毒」,多指热毒,茶最早作为药的解毒作用,主要体现在茶的寒性以及茶多酚和有毒金属盐类的沉淀反应方面。
      而茶作为药用,是不会突然之间被发现、被应用的。
      古代先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只要是无毒的、味道不太苦涩的、纤维较细的、滋味不太难以下咽的,都会被纳为日常食材。
      茶因其清香消滞,一定是在长期的比较试吃和遴选食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这大概就是茶的药食同源的发展由来。
      在农耕刚刚萌芽的神农时代,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觅尽可能食用的植物果腹,采集茶树芽叶,烹煮食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茶由食用到药用,由药食同用再发展为广泛的食用,时间大概在战国或秦代以后。
      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这是最早有关饮茶的可信记载。
      从《僮约》里,我们迫切需要理清的是,这里的“具”,究竟是指什么样的茶具?
  &nb

第140章 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