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离营帐
      “我们的目的是分散英布和武安侯的兵力,应当采取死守拖延的策略,还是散点式防守。”裨将王离看着校尉李由说道。
      “散点式防守吧,主要就是吸引他们兵力。我们保存自己的兵力,不要死守。我们就五万秦军,他们两侧夹击,若是死守,必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李由垂眸说道。
      于是王离、李由对麾下都尉嘱咐道,“尽可能分散敌军注意力,但不要硬拼死守,应保存实力。”
      都尉纷纷对着王离、李由垂首应道。继而走出到其军队,对层层下属嘱咐。
      商鞅制定的军衔制度由低到高分为二十级:
      一级爵,公士。二级爵,上造。
      三级爵,簪枭。四级爵,不更。
      五级爵,大夫。六级爵,官大夫。
      七级爵,公大夫。八级爵,公乘。
      九级爵,五大夫。十级爵,左庶长。
      十一级爵,右庶长。十二级爵,左更。
      十三级爵,中更。十四级爵,右更。十五级爵,少上造。
      十六级爵,大上造。十七级爵,驷车庶长。
      十八级爵,大庶长。十九级爵,关内侯。二十级爵,彻侯。
      军衔是军人荣誉的一种象征,使用军衔,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标志着军队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
      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已经实行了严格的军衔制。
      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一支秦军,他们的帽子、发饰、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军衔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军队最前三排的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锥髻。
      一些身穿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
      大量的步兵,则带着用麻布制成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排列位置来看,这种差异并非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而是军衔等级不同的标志。
      这些穿便装,梳着锥髻的弩兵,拥有一级爵位。
      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

第180章 秦军军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