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与扶苏对饮几樽后便有些不胜酒力。
他自幼便厌恶饮酒。
此时的他只觉得头昏脑涨,心里有一把火,不吐不快。
于是他渐渐地面色泛红,双眼迷离地看向扶苏。
忽的对其讲道,“兄长,我想念父皇了。”
这让扶苏心中一惊,认真地看向胡亥,听他讲话。
谁知下一秒胡亥却眼中饱含泪水,对着扶苏声情并茂道,“兄长,你知道吗?父皇是我这一生最敬畏的人。”
“父皇一出生便是一个战乱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少年时颠沛流离,受尽凌辱,形成了他少年老成,隐忍的性格。”
“他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为了建立一个他自己心中理想的国家,所以他听不进群臣的意见,忘记了百姓的感受,也不在意后人的评价。”
“他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当世人的看法。”
“他修筑长城,弊在当代,利在千秋。长城作为一个防御工程,使得后世千年,借此对待游牧民族的入侵,强可攻,弱可守。”
“他批准丞相李斯的建议,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的载体。
文字的统一必将带来文化交流的迅速扩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中华民族统一心理的塑造,都由此而来。
正是父皇实行的“书同文”,才让中华帝国在古代世界中一枝独秀了两千年,使文明越来越昌盛。
正是由于有这个统一的文字作为背景,中华民族才能在面对任何外族入侵时团结成一个共同体,从而成功地将外敌同化或者赶走。
每个华夏人都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是因为我们有统一的文字。
后人每每论及父皇的功绩,都将这项措施与统一货币、度量衡并称,这实际上并不恰当。
事实上,仅仅统一文字这一项,就足以让父皇功垂千古、流芳百世了。”
胡亥一口气围绕秦始皇统一文字这一项功绩,滔滔不绝,一字一顿地当着众人的面说了许久。
这让扶苏、赵高等人皆沉默了
第257章 追忆始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