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 朱元璋的心事[1/2页]

大明第一纨绔 冷炼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宫。
      养心殿。
      朱元璋独自一人在大殿之中来回踱着步子,眉头微微皱着。
      最近的京师,似乎太平了许多,没有再发生什么大事,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直隐隐有一丝的担忧。
      检校最近的奏报之中,并无有关胡非的任何有用的消息。
      原本这是他很欣然看到的结果,可是毛校尉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正在这时,庞玉海缓缓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庞玉海行了一礼,轻声说道。
      听到庞玉海的话,朱元璋眼前一亮,微皱的眉头终于舒展,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快宣。”
      朱元璋挥手示意了一下,转身坐回了坐塌之上。
      很快,太子朱标缓步迈入了大殿。
      “儿臣拜见父皇。”
      走近之后,朱标跪地行礼,恭敬的说道。
      “快快平身。”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朱标缓缓站起了身,上下打量了一眼自己的父皇。
      “都这个时辰了,怎么想起过来请安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笑着问道,将刚才的烦恼全都抛到了脑后。
      对于朱标,朱元璋向来十分喜爱,所以在称帝之初就将朱标立为了东宫太子。
      当年朱元璋带兵出征,由太子朱标监国,因其宅心仁厚,体恤百姓,深得朱元璋喜爱,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朱标是最得宠的一个。
      “儿臣昨日到母后宫中请安,听闻父皇近日由于国事操劳,心事繁重,所以今日特来看望父皇,看儿臣是否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朱标拱了拱手,缓缓地答道。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忍不住再次皱起了眉头,想起了萦绕在心头的疑虑。
      “父皇,究竟因为什么事让您如此烦闷?不妨说给儿臣听听,或许儿臣可以为父皇分忧。”
      看到朱元璋凝重的神情,朱标缓缓说道。
      “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只是前些日子检校向朕奏报,在涂节一案与陈宁一案中,都有些或多或少的蛛丝马迹与胡相之子胡非有关。”
      “再加上胡相最近的脾气有些反复,令朕不免有些疑虑。”
      朱元璋想了想,缓缓的说道。
      “胡相之子,胡非?他与这二人之间似乎并无瓜葛,怎么会跟这两件事扯上关系?”
      朱标听完,有些不解的问道。
      “根据检校探查到的消息,涂节在烟雨楼犯事之时,胡非当时也在,这一点已经多方证实,确认无误,不过并没有真凭实据可以证明胡非与涂节案发有关。”
      “可是检校还查到,陈宁案发之前,胡非曾派人去往苏州府境内,不知所为何事。这两件事加起来,让朕不禁有些疑虑。”
      朱元璋一边思考着,一边缓缓说道。
      朱标听完,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已经了然。
      “父皇上次微服出宫,应该见过胡非,父皇觉得此人如何?”
      朱标话锋一转,好奇的问道。
      “此子有些聪慧,胆大心细,的确对商贾之道有些天赋,不过行为举止略显浮夸。”
      朱元璋想了想,若有所思的说道。
      与此同时,他也想起了洪宾楼中的那八个大字,还想起了他赐给洪宾楼的那块牌匾。
      或许是因为心中的疑虑,他突然觉得,那八个字是胡非故意为之。
      “京中纨绔子弟,哪一个的行为举止不浮夸,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除了这一点,父皇似乎对这胡非印象并不错。”
      朱标笑着说道。
      “正因为如此,朕才心生疑虑,一个一直沦为笑柄的纨绔,为何会突然之间像是变了一个人,为何此时才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才能?那之前又为何隐藏?”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这才是真正令他想不通的一点。
 

第四十七章 朱元璋的心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