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八章 跟天子要钱?[1/2页]

大明第一纨绔 冷炼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宫。
      养心殿。
      “汤卿想说什么?”
      朱元璋看着一脸认真的汤和,缓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沉声问道。
      “敢问陛下,您是否已经看过那几篇名为聊斋的话本故事?”
      汤和拱了拱手,缓缓问道。
      “不只看了,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陛下看了,那应该已经看出此文中多次出现有悖常礼之词?没有礼教,那便没了规矩,如果世人纷纷效仿,那这天下岂不乱了套?”
      “微臣认为,胡非写下此文实属心怀叵测,居心不良,还请陛下明察!”
      汤和拱着手,一脸认真的说道。
      “汤卿,事情没有你说得那么严重吧?”
      “不就是一篇话本吗?何至于上升到此等高度?身在世俗之中,却能写出俗世之外的文章,实属不易。”
      “你这么做,是不是因为之前与胡非之间发生的那次冲突有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汤卿的心胸实在过于狭窄了一些。”
      朱元璋皱了皱眉,看着汤和,沉声说道。
      “陛下,微臣绝无此意,刚才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实是为了大明根基着想,还请陛下明鉴。”
      汤和愣了一下,急忙解释。
      “行了,汤卿不必解释,朕就不明白了,一个纨绔,也值得你们这些大臣们几次三番的前来危言耸听?”
      “你可仔细看过这个聊斋?文中除了有些对礼教不敬之词,还有强调兴盛科举以及爱民之词,你可能看过?为什么非要抓住一个错误紧追不放呢?”
      朱元璋面色微沉,看着汤和,沉声说道,语气中多有不满。
      其实他也注意到了文中的一些欠妥之处,可是凭胡非一个纨绔子,写出一些有悖常礼的言论并不足为奇,更何况那些强调兴盛科举及爱民的言论深得圣心,所以便忽略了那些欠妥之处。
      以胡非的行事作风,能写成这样,已属不易,他也不便苛求。
      而如今汤和的一番言论,在朱元璋的耳中听起来,更像是借题发挥,伺机报复。
      听了朱元璋的话,汤和愣在了原地,深深低下了头,脸色有些难看。
      “陛下,太子殿下来了,正候在殿外。”
      正在这时,庞玉海缓缓走进了大殿,躬身说道。
      “让他进来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汤和,摆了摆手说道。
      庞玉海答应了一声,缓缓退了出去。
      没过多久,太子朱标便随着庞玉海迈步走入了大殿之中。
      “儿臣见过父皇。”
      朱标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起来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缓缓说道,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不少。
      “信国公也在啊。”
      朱标缓缓起身,看了一眼汤和,打了一声招呼。
      “见过太子殿下。”
      汤和也急忙躬身行礼。
      “标儿,你怎么来了?”
      朱元璋不再理会汤和,看向了朱标,缓缓问道。
      “儿臣听闻今日庞总管出宫带回了胡非几贴聊斋底稿,特来一睹为快。”
      朱标笑了笑,拱着手答道。
      “哦?这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朕才刚看完,你就来了,怎么?你也对胡非所作的聊斋有所痴迷?”
      朱元璋笑了笑,缓缓问道,不由得将手中的那沓底稿抓得更紧了。
      “此文的确令儿臣受益匪浅,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的建设,以及强调朝廷爱民之意,儿臣颇有同感。”
      朱标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
      “嗯,汤卿,你都听到了,连太子都觉得此文写的甚好,为什么你们就是不肯承认?一点旧怨,你们要纠缠到什么时候?何必要跟一个孩子一般见识?”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直接转头看向了汤和,语重心长的说道。
      “陛下教训的是,是微臣考虑不周。”
      汤和皱了皱眉,行了一礼,缓缓说道。
      事到如今,他知道已经多说无益。
    

第七十八章 跟天子要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