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章 搅屎棍[1/2页]

大明第一纨绔 冷炼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宫。
      养心殿。
      “启禀陛下,魏国公在外求见。”
      太监总管庞玉海缓缓走进大殿之中,冲着正坐在坐榻上读着最新一期的翰林日报的朱元璋,恭敬的说道。
      “哦?让他进来吧。”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庞玉海答应了一声,恭敬的退了出去。
      很快,魏国公徐达便在庞玉海的陪同之下缓缓步入了大殿之中。
      “微臣徐达,参见陛下。”
      徐达走到近前,恭敬的行了一礼,低声说道。
      “免礼平身吧。”
      “你怎么来了?”
      朱元璋一边低头看着手中的翰林日报,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
      徐达抬起了头,看着心不在焉的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手中的那份翰林日报,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变得有些沉默,到嘴的话也不知道该不该说。
      似乎是感觉到了什么,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看向了面露犹疑的徐达。
      “怎么了?有事?”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放下了手中的翰林日报,疑惑的看着徐达问道。
      “陛下,微臣有一事请奏。”
      徐达犹豫着,缓缓地说道。
      “何事,说吧。”
      朱元璋开始变得有些认真,好奇的问道。
      “陛下,微臣想知道,您确定要招胡非为驸马吗?”
      徐达缓缓抬起了头,看着朱元璋,一脸认真的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朕已经在昨日早朝之上宣布过了啊,君无戏言,怎会有假?”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有些没有明白徐达到底什么意思。
      “陛下,您应该还记得之前有官员弹劾胡惟庸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事,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胡惟庸常常做出先斩后奏之事,更是经常与陛下针锋相对,这些陛下应该没有忘记吧?”
      徐达看着朱元璋,认真的问道。
      “这都是之前的事了,不都过去了吗?况且胡相现在已经有所收敛,凡事都会与朕相商。”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可是陛下,您难道就不怀疑吗?自从上次胡非的车祸案之后,胡惟庸的行事风格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为什么会突然蛰伏?”
      “胡非原本只是一个纨绔,可是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名动天下的诗神?一字千金?甚至精通商贾之道,而且居然文武双全?同时受到陛下、太子殿下以及燕王殿下的赏识。”
      “这一切的一切,联系在一起,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
      徐达看着朱元璋,认真的问道。
      听完徐达的话,朱元璋愣了一下,紧接着眉头紧锁了起来。
      这些事他的确没有细想过,此时经徐达这么一说,仔细想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陛下,虽然胡惟庸现在已经有所收敛,可是他的权势在朝中依旧不可小觑,一旦胡非成为驸马,那胡家的势力必将更大,在朝中的地位也必定更高!”
      “陛下有没有想过,如果胡惟庸真的有谋反之心,将来还有谁能与他们父子抗衡?”
      徐达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心中最担忧的事终于说了出来。
      听完徐达的话,朱元璋忍不住心里一紧,面色越加的凝重。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全都是为了大明根基的稳固,还望陛下三思。”
      徐达看到朱元璋听进去了自己的话,拱了拱手,再一次说道。
      “徐将军,你是不是太过多虑了?或许真的是有人构陷胡相呢?而且朕看得出来,胡非的心思并不在朝中,他不是一个喜欢加官进爵的人,连进入大都督府当值都是朕下旨才逼他去的。”
      “而且虽然胡相想要谋反的传言近年来经常有人提及,可是朕细想之后,他并没有做过与大明王朝不利的事。”
      朱元璋皱着眉头,缓缓说道。
      像是在说服徐达,又像是在说服自己。
      “陛下,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真的知道他们父子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为以防万一,还望陛下三思,重新审视招胡非为驸马一事。”
      徐达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好了,朕知道了。”
      “朕只说了胡非与安庆公主的婚事在年后,但并没有说明具体

第一百九十章 搅屎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