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六十一章 军令状[1/2页]

大明第一纨绔 冷炼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宫。
      养心殿。
      面对徐达的步步紧逼,朱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神之中渐渐露出了一丝愤怒。
      “军中有那么多久经沙场之人,为何偏偏是他?!难道我大明军中无人可用了吗?!”
      朱标瞪着徐达,沉声问道,已经处在发飙的边缘。
      “太子殿下所言非虚,可是这一次并非两军对垒,即便军中有再多久经沙场之人,恐怕也未必能找出刻意藏匿于鸡鸣山之中的贼人。”
      “而九安侯不同,他行事向来不拘一格,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他才是解决此事的最佳人选,至少目前来看,只有派他前去,才是最有胜算的!”
      徐达看了看胡非,一脸认真的说道。
      “怕只怕魏国公这么力荐胡非,是藏有私心吧?莫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图谋?!”
      朱标冷哼了一声,沉声问道。
      “太子殿下,微臣对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绝无私心!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帮陛下早日解除心头之患!”
      “我知道太子殿下担心九安侯的安危,可他并不是只身前往,护城军也会从旁协助,如果还不行,大都督也可派重兵辅助,确保胡非没有性命之忧!”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私心,还望陛下明鉴!”
      徐达露出了一脸委屈,大声为自己辩解着。
      “父皇,儿臣还是觉得此事不妥,望父皇三思!”
      朱标同样不肯退让,冲着朱元璋拱手一礼,继续劝解。
      “好了,你们吵够了没有?!”
      朱元璋眉头紧皱,厌烦的看着二人,冷冷的说道。
      原本他只是听了徐达的谏言之后觉得有些道理,所以就想着派胡非去担此重任,可是他没有想到,连胡相都答应了,太子却反而坚持不让胡非前去。
      “都不用再争了,我去。”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胡非突然大声说道。
      听到胡非的话,大殿之中的众人再次一愣,惊讶的看向了胡非。
      朱标惊讶之余,急忙冲着胡非使着眼色。
      可是胡非却只是冲着朱标挤出了一丝放心的微笑。
      “你答应了?”
      朱元璋看着胡非,迟疑着问道。
      “父皇,儿臣从未说过不答应啊,刚才也只是随口问一下而已。”
      胡非拱手一礼,笑着说道。
      听了胡非的话,朱元璋有些愕然,不过回想了一下,胡非的确没有明确表示过拒绝。
      一旁的胡惟庸看着儿子,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之色。
      “好!”
      “既然你答应了,那此事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可以,不过父皇,在答应之前,儿臣有一事相求。”
      胡非笑了笑,缓缓说道。
      “但说无妨!”
      朱元璋点着头,大声说道。
      “既然父皇如此信任儿臣,那剿贼之事必须由儿臣全权负责,外人不得插手,鸡鸣山上我最大,任何人都得听我号令!”
      “另外,儿臣需要自己从军中挑选一些人手,作为剿贼之用,还望父皇应允。”
      胡非看着朱元璋,缓缓说道。
      “好,朕答应你!大都督府和护城军中的人手任你挑选,务必要在最短时间之内将藏匿于鸡鸣山的贼人全部铲除!”
      朱元璋点着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多谢父皇!”
      胡非笑了笑,拱手行了一礼。
      “陛下,既然九安候已经答应,想必鸡鸣山之困很快可解,不过他只是四品佥事,由他全权负责,是不是有些不妥?”
      “护城军主将熊林的官职就比他大,微臣担心到时候军中恐有不服,如果进展顺利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最终没能解决,恐怕…”
      徐达迟疑了一下,面露沉思,为难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魏国公操心的事已经够多了,我的事就不必多虑了,没有如果,此去鸡鸣山,我必能将来犯之敌全部斩杀!”
      胡非撇了撇嘴,冷冷的看了徐达一眼,沉声说道。
      “九安候这可是要立军令状吗?!”
      听了胡非的话,徐达故意装出了一副惊讶的神情,提高了嗓音问道。
     &nbs

第三百六十一章 军令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