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结束,大雨停歇。
北疆军很配合的回到河对岸,只留下了几个领头人来谈判。
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来求条生路。
经过此战,北疆原本稀少的人口伤亡近三万,而且此处距离北疆腹地太远,若是放任他们不管,只怕还未回到北疆,大批人马就要饿死在路上了。
这几个领头人是现存的几个大部族的首领,他们希望从秋水城得到帮助,能够平安回到自己的家园。
杨家军虽是杨家子弟兵,但从军制上来说归凡间的帝王管辖,所以杨启良自然将这些事都上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接纳这些北疆民众,并且在秋水河对岸再设一城,如此便可永久平息北疆之乱了。
虽说上报,但他已着手准备此事,毕竟这凡间帝王要依附与这些修行门派,所以自然不敢与之交恶。
现如今北疆民众已经没了修行的门派,都是群凡人,对于中原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北疆人吃苦耐劳,身体素质也好,若是能将他们中的一些人编入军中,对凡间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得知杨启良的意图后几位北疆头领感激涕零,带着下属回去着手安排,协助杨启良建城事宜。除此之外,还需将留在北疆的老幼都接过来,这次迁徙估计会载入历史。
“如此做,其他门派会很反感吧,毕竟当年将他们赶到北疆的便是那些大派。”黎庶说道。
“我代表了将军崖,研卿代表了雪舞派,剑英代表了剑宗,若只是逍遥山与紫极宗反对,也没什么影响了。更何况他们现在自顾不暇。”杨启良放下茶杯说道。
“晚辈对将军佩服之极。”黎庶由衷说道。
“只是那拜火教之主一直都未现身,让我有些担忧。”
“那人我也只是在圣火祭坛见了一面,长相,年龄,实力都不知道。”黎庶皱眉道。
“这场战争因他而起,我杨家子弟死伤过万,早晚要与他算账的。”
“不过拜火已破,不知那人去向如何了。”黎庶叹息道。
二人说话间,李石阡与杨降便走了进来。
他们二人在这一战中功不可没,特别是李石阡带领的军队,甚至比杨降带领的杨家子弟兵要强上一筹。只是可惜了杨进,直到现在他都还未从昏迷中醒来。
见黎庶在场,李石阡对着他微微一笑,原本想问问关于剑英的事,但杨启良在场他也不方便,只得作罢。
他们二人来是与杨启良商讨粮草的问题。原本秋水城的粮草不足,如今还要分一些给北疆军,或许称为北疆难民要适合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建城的一些事情要与他商讨。
建城一事事关重大,杨启良果断决定,算是为北疆苦寒之地的民众谋福了。只是建城非一日之事,只怕日后几年内都会有得忙,这秋水城也许会更加热闹。
术业有专攻,黎庶对这些事并不精通,也不再参合其中,向着杨启良告罪后便离去。
经此一战剑英经脉断裂太多,右手几乎全废,也许以后都不能修行了。依照研卿的吩咐,剑英本该卧床静养,但他此刻却坐在园中喝茶。
黎庶来到剑英身旁,自顾自地倒了杯茶说道:“你准备回去了?”
“恩,该回去了。”剑英淡淡道。
“有何打算?”
“如常而
第五十二节战后事[1/2页]